504期 - 特稿|與道相遇——聖道神學與靈修神學之融合
張曉曼,多媒體設計助理主任
[email protected]
為讓牧者在忙碌中再經歷「道」的臨在,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及基督教屬靈導引與資源中心(下稱中心)首次合辦「與道相遇―聖道神學與靈修神學之融合」研習日營。營會於6月2日在突破青年村舉行。
靜禱默想
日營以靜禱開始,中心創辦人賴玉芳老師播放泰澤詩歌以平靜身心,繼而引領參加者默想主題:與「道」相遇,不僅是指上主的說話,更是祂的自我揭示,並以耶穌基督打破自己的沉默,讓聖道與人同在。
小組查經
FES總幹事蔣文忠博士以「你們說我是誰?」為題,以小組查經查考馬太福音十六章13至23節,透過彼得和耶穌的對話,反思「怎樣認識耶穌基督是誰」、「怎樣領受基督交托的使命」和「怎樣在服侍中回到跟隨主的位置」。他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參加者留意經文與當下生命的互動——有甚麼提醒、當如何回應。藉著參加者投入理解經文和交流、豐富經文的經驗,進入聖道神學的分享。
聖道神學
蔣博士其後分享聖道神學,指出「聖道」是傾出自己的上主毫無保留地與我們分享祂的生命。這種位格與位格的相遇,是真實生命的觸碰,以及關係的建立,不能簡化為可應用的道理或指引。他特別分享到喜愛的經文「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一4),強調這生命是會光照人的道。我們作為讀經者、聽道者、以及作回應的人,今日經驗著昔日與彼得相遇的耶穌,得以認識這位真實臨在的基督,是恩典的領受,也是一生的功課。他提醒參加者準備自己與道相遇,並不斷悔改回轉,從自我封閉中得釋放,認識與領悟耶穌自己。值得再思的是,教會領受耶穌的使命與權柄,會不會正正基於一份認信?單單是這份強大有力的認信會否正是那建立教會的磐石?
靈修神學
飯後,賴老師承接上午環節,由分享靜禱帶入靈修神學。她先指出靜禱對沙漠教父來說,是深度聆聽和意識的轉化,關乎專注於此時此刻,並容許上主改變我們對自己以及現實的想法和觀感。她引用聖加大利納(Catherine of Sienna),提出禱告是要經歷去我的過程,「成為另一個祂」。同樣地,靈修生活的精神和根本,如羅雲.威廉斯(Rowan Williams)所說,是透過深度改變而「與基督相似」,以上帝視野和價值觀看現實。所以靈修並非安舒地思考上帝,如韋伯斯特(John Webster)所說,面對這個介入生命核心的自我臨在,把自己實在地賜予受造物的生命,正是啟示本身;又如拉納(Karl Rahner)所述,與上主溝通是建基於邀請和回應的關係,而非交代訊息。上主在現場,不再是被談及的「祂」,祂方成「你」,是「我與你」(I-Thou)的關係,親自導引我們如何理解祂自己。她再引用巴特(Karl Barth)指出,相信復活的主,就是相信祂活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今天,讓我們如彼得一樣與祂相遇。
實踐禱告
賴老師透過拉芬尼斯(Jean Lafrance)和大德蘭的說話,提醒參加者禱告時留意是否真實、心甘情願地與上主相處?是否有視上主為交談對象?她亦鼓勵參加者回顧、省察、聆聽當日的經驗,留意心靈產生的迴響、上主的臨在,去進入一小時的祈禱時間,並默想對耶穌問「你說我是誰?」的回應。最後,賴老師邀請參加者分享每個人所認識的「主,你是_______」。
日營共有約40位教牧參與,盼能引導參加者重新思考聖道和禱告,藉著分享交流一同領悟、承載,與道相遇。
參加者回應
感恩!也感謝文忠和Miss Lai的服侍,讓我們真實經歷與道相遇,在理性中思考,在靜默中祈求恩典,等候,並被聖道更新,滋養。當耶穌昔日問門徒說:「那你們呢?你們說我是誰?」今日,我們同樣可以回應:「主啊,你是.....。」
碧麗 青年牧者
是次日營的體驗給我的屬靈意象是,在牧職乾渴的野地中尋著清泉,這完全從永生神的靈而來。在「上主臨在之啟示」的前題下,嘗試作聖道神學與靈修神學整合和操練,對我來說是一場生命深度的連結(與自己內在生命、與上主自己、與聖道)。以聖道相遇和默想為基礎的靜禱靈修,著實能導引我們歸回上主,和覺察此時此刻在召命的路上祂對我們的心意。
kaki 青年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