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使命延傳計劃】

感謝弟兄姊妹對FES的關注和支持!#FES 一直致力培育 #年輕生命,幫助學生經歷靈命成長、反思信仰、尋覓及實踐召命。邀請您與我們同行,參與「使命延傳計劃」,一起守望年輕生命,讓 #下一代 學生得著更多裝備及栽培。

計劃內容:
每月付出100元,我們會把你的心意化為:
1.⁠ ⁠栽培學生及青少年導師(包括:培育學生及青少年導師、埋身關懷及支援生命及社交媒體與刊物製作)
2.⁠ ⁠文字出版及推廣
3.⁠ ⁠其他事工及機構運作

Read more

FES家書(二百三十二期)

親愛的同行者:

環顧世界,權力擁有者之間的角力影響著全球人類的存活與未來。我們身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或許也是最好的時代。在這世界的不同角落,仍有許多人追求超越地上一切的更高價值,更大渴求美善與靈性的體驗。有調查顯示,新世代雖對傳統制度的宗教缺乏歸屬感,但對心靈上的內在經歷卻持開放接受的態度。可以說,我們正見證著一個靈性覺醒的大時代。若所言屬實,不禁會問:普世教會是否作好準備去接待這群願意追求生命深層意義的人?

基督徒的生命是否能夠與這時代的人連結呢?在教會如常聚會的信徒,是否能夠敏銳並透視出社會深層次的矛盾和糾結,以致能深切明白身邊鄰舍生活中面對的各種壓力和張力?我們的生命能否活現福音,並不是按照一套規條限制自己的行為,而是以耶穌的眼光默觀世界的失序,以主的耳朵聆聽世人的心聲,以救主的憐憫和感動切實與別人同在、同行。教會的存在不是為著守護自己的傳統,卻要不住地讓福音光照傳統留下來的好東西,甚至為主的緣故放下擁有的一切。

使徒行傳十至十一章記載彼得看見異象,改變了他對潔淨與不潔淨的傳統看法,更要轉化他的信仰價值,接納沒受割禮的外邦人信主,並成為主內家人。彼得知道這不是只屬自己的領受,亦要向耶路撒冷的猶太弟兄分享。經過一輪辯論(徒十一2),眾人終於接受這個新的理解——上帝也賜悔改的心予外邦人(徒十一18),以致

Read more

FES家書(二百三十一期)

親愛的同行者:

復活節主日剛剛過去,大家有否得著屬靈上的更新?今天教會早已習慣在復活節慶賀耶穌的復活勝過死亡的權勢,為人類帶來生命終局的盼望。使徒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時候,復活的道理仍未正式成為教會公認的教義。保羅還憂慮地說:「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十五12-14)。所以保羅在信中勸勉信徒:「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林前十五58上),要堅定相信「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林前十五20-22)。基督向使徒顯現的復活身體,是手上釘傷及其他創傷已經癒合的身體。因此若我們屬血肉、會朽壞的身體同樣會經歷復活的大能,這便表明我們在世所遭遇的一切傷害,都必定會被醫治、更新,像基督手上癒合後的疤痕一樣。

「我信身體復活」這信經內容,不單只關乎未來的事,更與我們今世的生命相關。我們今生發生的人與事,沒有一樣不能被復活帶來徹底改變的應許所顧及,一切皆在主手裡。所以我們今天便能更輕省、自由地為主活著,不用太看重當下的成果。「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下),在天國裡終必蒙悅納。上月舉行的「創傷知情之牧養初探」研討會,共有超過150位參加者出席。當我們對「創傷知情」有所領會,便能將這幾年的一切經歷放在復活主那醫治的手中。我們所做的事情能帶來的改變有限,惟有全心仰望復活主的權能在今天向我們顯明。

Read more

FES家書(二百二十九期)

親愛的同行者:

這星期,我們在突破青年村舉行一年一度的同工退修日及事工計劃營。首日,全體同工在團契部副主任William帶領下,整理個人「事奉旅途」,默想耶穌呼召彼得的故事,反思主如何逐步帶領自己。次日,我們邀得歐醒華牧師帶領幹事同工作團隊退修,實踐互相聆聽,再思自己在機構中的角色、恩賜和使命。第三天早上,我們分享各部新一年的計劃和需要,彼此代禱。離營時,我們一同「買手信」,大手買入突破最新出版:《為何我們無法成為理想中的大人?──香港青年面貌報告書》+《#Breakazine》「未完成人禮」,書中整理其十多年青少年研究成果。現今香港教會年輕人流失嚴重,我們實需更多堅實的 #本地研究,幫助我們更立體認識青少年的面貌。

事工計劃營裡,我們亦進行有關 #discipleship(#門徒成長 / #門徒培育 / #門徒訓練 )的諮詢,整理事工理念。我與同工重溫機構自七、八十年代受IFES副總幹事白基瀚博士(Hans Burki)影響,啟動著重感性靈性層面的門徒培育。1982年,蘇恩佩引入傅士德(Richard Foster)的《屬靈操練禮讚》,推動更多人關注……

Read more

FES家書(二百二十五期)

親愛的同行者:

忙碌的暑期又快告一段落了,除了頻繁的暑期事工外,難得與一些專誠回港的同道朋友見面或相約聚會,分享在主團契裡的情誼。盼望您這個暑假既有休息的時間,亦能與家人或友好相聚,感受到那份在主裡有形團契生活的恩典。惟有在主所賜的屬靈團契裡,我們方能活現真正的自我形像與價值。這份建於愛的關係不受地緣環境、社會階級或身分角色等帶來的隔膜所窒礙(加三26-28)。

新學年開始前,我有機會帶領一些教師退修聚會,感受到老師的生涯不容易進入一種安穩前進的節奏,面對很多不切實際的期望、不合乎信仰的理想標準,到頭來卻不能接受或享受到上主所賜看似不完滿的人生。面對生命內在的張力與沮喪,我們需要上主的話來走這段旅程。只有再次回到基督裡,那份不滿足才會轉為平靜與穩妥。讓我們透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