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期 – 專題文章:在讀寫散亂的時代中閱讀

龍彥文 文字部署理主任
[email protected]

羅主耀 閱讀推廣主任
[email protected]


閱讀已經離現代人越來越遠,書籍出版早被視為夕陽行業。不少書店、出版社都費煞思量,如何能翻轉「閱讀已死」的現象?
所謂「閱讀已死」,一般意指愈來愈少人看書。有人將問題歸咎於科技發展,認為紙本書最終會被螢幕取代,因此紛紛趕上電子書的大趨勢。今年,香港出版總會推出「出版3.0」計劃,為本地出版界提供免費的「電子書出版轉換平台」。計劃目標是鼓勵業界應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打造「香港智能電子書庫」品牌。無疑,我們已經進入數位時代,紙本書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傳遞途徑。然而,轉換閱讀媒介是否足以讓閱讀起死回生?



要回答此問題,便需要檢視人類的閱讀經驗。自從智能手機出現,人類的行為模式經歷前所未有的急速轉變。認知神經學家瑪莉安.沃夫(Maryanne Wolf)在《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形容,我們的文化基礎正從讀寫轉至數位。因此「閱讀已死」不僅是轉換閱讀媒介的問題,更是人類認知系統被文化重塑的問題。數位文化改變了腦部神經的閱讀迴路(reading circuit)。沃夫說:「年輕的閱讀腦正在演化,而多數人絲毫不以為意,就算我們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只讀非讀不可的東西,甚至非讀不可的也不讀。」(1) 閱讀腦並非天生的能力,而是經數百年的文化造就而生。今天,閱讀文化是否正在消亡?年輕人的「閱讀腦」是否已逐步演化成「手機腦」?(2)數位社會對人類身心靈健康的影響仍需更多討論和研究。


現代人雖未必人人有讀寫障礙,但難免會在讀寫時遇到障礙。畢竟,專注力失調、推理能力薄弱、思緒散亂是數位及螢幕社會的特徵。在如此時代談閱讀推廣是艱難的,卻更顯重要。

紙本書閱讀有助人重拾高度專注和深度思考的能力,這亦是福音閱覽室重視紙本書出版的原因。因此,繼年頭出版《油踐入心—踐信於行的社區服侍》,《展開靈性修煉的同行之旅》和《尋求美好人生的自我理解》(增修版)亦在基督教聯合書展推出,我們期待能與讀者面對面接觸和交流。此外,為關注閱讀文化,我們亦成立了「讀寫散亂關注組」(IG: rambling_readers),旨在觀察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活在如此年代,讀與寫是否仍然可能?如果你也珍視閱讀文化,歡迎like and follow,一同再思閱讀的意義。

  1. 參瑪莉安.沃夫著,洪世民譯:《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
    (台灣:商周出版,2019),頁16。
  2. 「手機腦」概念出自安德斯.韓森的著作《拯救手機腦》。

    歡迎追蹤我們的IG
    ERR 福音閱覽室: https://www.instagram.com/err.fes/
    讀寫散亂關注組: https://www.instagram.com/rambling.readers/
    網上書店: https://literature.fes.org.hk/shop/

下載 FES通訊 494期 (PDF)

本期文章

回到首頁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