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行者: 近日上映的一套香港電影《不赦之罪》(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啟發我們真實思考罪惡對人性的深層影響。作為信徒甚至牧者,信主年資越深越老練,也不代表有屬靈的超凡能力,去「恰當」應對生命的考驗。尤其是當罪惡帶來的傷害是切身的,是至愛之人的失去,人的理智如何正常運作,亦無法抵消內在感情上的陰霾。電影的劇情或許與生活現實有點距離,但我們可能也不知不覺走進「死蔭幽谷」裡。面對生命中各樣的失去(包括關係的失去),我們會發現以往擅於問題解決的能力一點也不合用,但上帝的杖和竿卻必定信實、同在,讓人在漫漫路途中不感孤單,且看得見盼望的光芒。 除...
親愛的同行者: 環顧世界,權力擁有者之間的角力影響著全球人類的存活與未來。我們身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或許也是最好的時代。在這世界的不同角落,仍有許多人追求超越地上一切的更高價值,更大渴求美善與靈性的體驗。有調查顯示,新世代雖對傳統制度的宗教缺乏歸屬感,但對心靈上的內在經歷卻持開放接受的態度。可以說,我們正見證著一個靈性覺醒的大時代。若所言屬實,不禁會問:普世教會是否作好準備去接待這群願意追求生命深層意義的人? 基督徒的生命是否能夠與這時代的人連結呢?在教會如常聚會的信徒,是否能夠敏銳並透視出社會深層次的矛盾和糾結,以致能深切明白身邊鄰舍生活中面對的各種壓力和張力?我們的...
親愛的同行者: 復活節主日剛剛過去,大家有否得著屬靈上的更新?今天教會早已習慣在復活節慶賀耶穌的復活勝過死亡的權勢,為人類帶來生命終局的盼望。使徒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時候,復活的道理仍未正式成為教會公認的教義。保羅還憂慮地說:「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十五12-14)。所以保羅在信中勸勉信徒:「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林前十五58上),要堅定相信「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林前十五20-22)。基督向使徒顯現的復活身體,是手上釘傷及其他創傷已經癒合的身體。因此若我們屬血肉、會朽壞...
親愛的同行者: 這星期,我們在突破青年村舉行一年一度的同工退修日及事工計劃營。首日,全體同工在團契部副主任William帶領下,整理個人「事奉旅途」,默想耶穌呼召彼得的故事,反思主如何逐步帶領自己。次日,我們邀得歐醒華牧師帶領幹事同工作團隊退修,實踐互相聆聽,再思自己在機構中的角色、恩賜和使命。第三天早上,我們分享各部新一年的計劃和需要,彼此代禱。離營時,我們一同「買手信」,大手買入突破最新出版:《為何我們無法成為理想中的大人?──香港青年面貌報告書》+《#Breakazine》「未完成人禮」,書中整理其十多年青少年研究成果。現今香港教會年輕人流失嚴重,我們實需更多堅實的 #...
親愛的同行者: 感恩我們在過去的周日順利完成FES Day「創傷知情之牧養初探」研討會,十分感謝四位講員的用心預備和認真分享,學術與經驗並重,為各位與會同道帶來啟發和亮光。這個聚會只是一個開始,深切感受到今日香港教會的牧養文化需要聖靈的更新,但面對此時光景,這卻是殊不容易。盼望我們可以藉研討會聚集的同路人開始,在主裡結集更大的力量,勇敢地繼續逐步前行,一起重建受苦中連結的信仰群體。 FES在這時代與教會同行,我們正在策劃與「創傷知情」相關的工作坊,讓有心的教牧同道學習、裝備,以應付目前身處環境中的時代挑戰。同時,我們將與基督教屬靈導引與資源中心合辦「與道相遇」研習日營,盼能服侍青年牧者。營...
親愛的同行者: 還記得去年底與「中神」榮休老師歐醒華牧師見面,除了傾談同工退修營安排,他還多次跟我和同工說:「FES 在這時代的工作顯得非常重要和關鍵,你們定要堅持下去!」我當下內心完全認同,尤其是當青少年牧養工作尚在尋覓出路之時,FES 在校園建立學生福音群體之使命與職事更顯得任重道遠。若然青少年牧養工作失落了,我們還能看見教會發展的未來嗎? 「中學聯校團職訓練日」 相信大家都深深感受到這幾年大環境帶來的挑戰,然而當我細心數算上帝在FES 團隊的保守帶領,便為事工的一切成效滿心感謝。疫情期間我們開始策動〈吾靈修〉Instagram,讓中學生透過每...
親愛的同行者: 今年的聖誕節期,相信大家都有許多與親友相聚的約會,或許更有些在海外的主內肢體專誠來訪相約。彼此分享近年來各種經歷,並在主裡一起勉勵扶持,這些肉身相見的團契實在是難能可貴。盼望我們同樣帶著期待的心情,今個聖誕可與耶穌基督相遇。路加福音記載了一段較少受人注意的會面,就是當馬利亞接收天使的報訊後,急忙往猶大山地去探望伊利沙伯(路一 39-45)。馬利亞這份「急忙」表達出兩個意思:可能是著緊年長的伊利沙伯的懷孕情況,更有可能的是馬利亞想盡快與她分享主臨在的經歷。伊利沙伯的回應是:「我主的母親竟然到我這裡來,這事怎會臨到我呢?」(路一43,新譯本)。若主今天要臨到我們當中,...
親愛的 FES 同行者: 主內平安 ! 過往一年,機構同工繼續透過「聆聽運動」及其他事工活動,與院校團契同學緊密同行,讓年輕的弟兄姊妹能坦然分享內心掙扎,大家一起慢慢走出近年社會轉變所帶來的低谷。我們雖活在這無力的時代,甚至有部份人視作毫無盼望的年代,但深信若我們能更多認識並扎根於聖道,藉著群體同行,一起將信仰踐行在生活中,便是面對這劇變時代最好的回應 ! 今年同工亦積極地推動院校團契的弟兄姊妹一起深入認識及思考信仰,如:舉辦查經班、神學研習班及Youth Bible Conference 等活動,配合今年推出的Bible Engagement系列出版,推動年輕信徒更深入...
親愛的同行者: 最近有大學研究報告指出,香港青少年的「生命價值感」跌至多年來新低,當中更發現學生年級愈高,對「活在世上很有價值」的認同感愈低。生命價值感反映學生評價自己的生命是否有意義和目標。他們除了面對家庭及學業壓力外,同儕的關係亦是一大挑戰,導致難以建立學業成績外的方向和成就感,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滿意或幸福。青少年成長情況令人扎心,心裡不住地問:我們的信仰能讓他們感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嗎?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 下)。盼望每一位在主裡忠心服侍的同路人,能引導青少年進至更廣闊的視野,看見自己的人生與上帝所造的世界都充滿各樣色彩。 本年度中學...
親愛的同行者: 近日有機會與幾位神學院老師交流,談及如何塑造敏銳創傷(trauma-sensitive)的教會,大家都認同此時此地我們極為需要關注這牧養課題。傳統教會習慣把客觀的真理放在主觀的情感之上,為使會眾順從一些教導原則,沒有著意締造一些流露情感的對話空間,容易導致人際關係出現隔膜甚或矛盾。若不正視這些情感動力,終會對教會群體帶來一些破壞性的傷害。 我們需要把「教條化的信仰」轉化為一種「臨在式的信仰體驗」。我們需要察驗上主在日常生活中的同在,同樣我們需要敞開去感知別人的需要。耶穌說:「凡是勞苦、擔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裡來吧,我要讓你們得到安息。你們要負起我的軛,向我學習,...
親愛的同行者: 忙碌的暑期又快告一段落了,除了頻繁的暑期事工外,難得與一些專誠回港的同道朋友見面或相約聚會,分享在主團契裡的情誼。盼望您這個暑假既有休息的時間,亦能與家人或友好相聚,感受到那份在主裡有形團契生活的恩典。惟有在主所賜的屬靈團契裡,我們方能活現真正的自我形像與價值。這份建於愛的關係不受地緣環境、社會階級或身分角色等帶來的隔膜所窒礙(加三26-28)。 新學年開始前,我有機會帶領一些教師退修聚會,感受到老師的生涯不容易進入一種安穩前進的節奏,面對很多不切實際的期望、不合乎信仰的理想標準,到頭來卻不能接受或享受到上主所賜看似不完滿的人生。面對生命內在的張力與沮喪,我們需要上...
親愛的同行者: 六、七月可說是我們全年最忙碌的月份,各部工作如火如荼,同工都沉著應戰。但在我們這些凡人的忙碌之中,我們卻驚訝看到上帝的奇妙作為。在此特別分享國際學生福音團契東亞區學生福音宣教大會(#IFES #EARC2024)的經驗:感謝主帶領我們19位學生代表並4位同工,參加今年7月3至9日於泰國曼谷舉行的EARC,一眾參加者都可說滿載而歸。今年主題是 Voice Matters,大會期望幫助參加者在世上眾多雜音之中,能夠聽到從上而來的聲音,回應上帝給予我們的使命。 EARC參加者主要是來自東亞區的大學團契領袖及同工。每天由不同地區代表帶領的詩歌敬拜,實在是我們這等凡人...
親愛的同行者: 過去的人類歷史中,光明的日子不比黑暗的日子多,現存的人類或許仍憶起原子彈落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引爆的場面,刺目的強光下是黑暗再度蔓延的開始。最近我與一位同道分享,說教會必須承認,世界未獲救贖的範圍很廣。這不僅指某地方,亦指我們自己,甚至教會本身。我們不能故步自封,不願面對現實,只怕會跌倒。真正的信仰應是毫無畏懼地正視現實,像約伯在黑暗的困惑中敢向上主質問(如伯十三、十六)及對話(如伯四十)。即使我們與約伯一樣,很多時候都找不著答案,但仍需徹底面對基督徒生命的一切現實與負荷,讓上主自己去審視,適時給予回應。 我們不能失去對基督為人類世界復活所帶來的指望,人類的「不...
親愛的同行者: 這兩個月我教授一個神學延伸課程,驅使我重新思考神學美學(theological aesthetics)的重要性。在實用主義及知識割裂的影響下,教會傾向不重視美學在信仰理解的基礎位置。美的失落導致真與善的實現失去超越的向度,甚至會削減人性對上帝臨在的感應,包括靈性體驗及身體感知能力。神學家巴爾塔薩更呼籲教會要重建以基督為中心的神學美學,讓十字架上基督的受苦形象展現出上帝那無限之愛所散發的光芒,感染每位凝視基督的信徒,在理性運用(求真)及倫理抉擇(行善)上皆被基督的榮耀所牽動,並在信仰中「竭力追求⋯⋯得著基督耶穌要我得著的」(腓三12)。 美的體驗能豐富我們...
親愛的同行者: 最近難得有機會參加一個有關精神分析與心理治療的課程,導師提到有些求助者為了尋求解脫承受不了的困境,會做出傷害自己身體等異常行為,而作出支援的首要步驟是積極聆聽其生命故事,並理解背後想法及目的。陪伴青少年成長的生命導師需要耐心關懷青少年成長中的掙扎,讓他們有抒發感受的空間,亦感覺自己受重視,方可為自己建立真正值得過的生活。我想起電影〈填詞L〉的女主角,大學畢業後沒有追逐進階式的職涯發展,卻選擇行一條充滿挫折的追夢之路。若您遇上這樣的青年,您會支持她勇敢踏出去嗎? 當上帝派撒母耳到耶西家的兒子中選立以色列王,上帝所看的不是人的外表特徵或行為,而是看人的內心(撒上十六...
親愛的同行者: 最近有一位善慈家決定「投資」在大學生身上,向紐約一所醫學院捐贈巨款,使該院學生得以豁免學費。學院近半學生是亞裔、西班牙裔及非洲裔背景,許多學生畢業時都要背負約二十萬美元債務。這筆捐款為生命帶來釋放,不單讓本來負擔不起的學生能進入醫學院,更為社區注入力量,促進未來的發展和更新。剛剛亦從報道得知,天水圍一間中學有六位學生參與東京的創新科技交流會,親耳聽到諾貝爾化學奬得主演講。他們都是有志科研的年輕人,難得藉此機會增廣見聞,深受激勵,並繼續追求新的知識。 我們作為天國子民,上主的國度成為我們邁向未來的動力之源。我們為著甚麼價值投放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投資...
親愛的同行者: 今年農曆新年我有兩天個人獨處的時間,每逢佳節倍思親,安靜中浮現過往與已故母親一起熱鬧過年的日子。兒時與她一起製作各類糕點,並與親戚和鄰居分享,快樂時光的回憶揮之不去。我亦想起大學時代培育我成長的FES 同工,沒有他們無條件的付出及耐心引導,今天我也不能承擔帶領服侍的角色。大家又會否想起曾陪伴你走過重要階段、仍繼續向你說話的生命導師?保羅提醒屬靈兒子提摩太,不要受惡者或騙子誤導,卻要謹記從前學習關乎信心的教導(提後三14-15)。我們要靠著聖靈,「牢牢守住所交託給你那美好的事」(提後一14)。FES 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在他們生命中留下屬靈的種子紮根成長,期盼他們往後...
親愛的同行者: 2023年,儘管香港終能告別各種防疫措施,進入「 復常 」,但港人的精神健康狀況似也不再平常。不少青少年遭受情緒病患困擾,學童輕生問題異常嚴峻。有見及此,我們繼續透過「聆聽運動」推動教會聆聽文化,盡力回應處境需要。我們去年亦舉辦9次「精神健康急救( 關懷青少年版 )證書課程」,合共服侍約180人,提升信徒對精神健康的認識,並協助病患的能力,讓受眾服侍青少年時能做到有愛心又有知識。部分課程更是與大學校牧處及堂會合作舉辦,讓大學生(包括非信徒)都能有所得著。 另外,去年年底我們舉辦了首個「聆聽卡執行導師訓練」,分享團隊過去幾年在校園和教會推動聆聽文化的經驗、理念...
親愛的同行者: 盼望您能享受一個平安有愛的聖誕。聖誕節除了慶賀救主降生,我亦會默想嬰孩耶穌的生命。按馬太福音記載,初生的嬰孩耶穌由「聖景」隨即進入「流亡」狀態,為逃避希律王的追殺。希律務使這位猶太人的王不會生存下來,竟把伯利恆地區兩歲以下的男嬰全部殺掉(太二16-18)。至希律死後由他兒子繼位統治猶大,約瑟因仍害怕再到那裡,於是舉家遷回加利利,並在拿撒勒城安頓,耶穌因而被稱為「拿撒勒人」(太二23)。 上帝的兒子成為人的樣式,在黑暗的時代經歷人生最脆弱、無能的嬰孩階段,甘願落入一個無法保護自己的境況,只能等待黑暗時代的過去才可恢復生活的自由(太二20)。讓我們默想這位經歷人生中最被...
親愛的同行者: 主內平安! 近月不斷發生年輕人自殺,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不少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年輕人正面對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部份甚至出現抑鬱的症狀。處身這充滿挑戰和轉變的環境,FES同工們仍然委身服侍,與年輕信徒同行,聆聽他們的喜怒哀樂,使他們能找到一個適時的避難所。 FES同工團隊近年有些轉變,副總幹事鄧雪貞姊妹等多位資深同工屆退休年齡榮休,我們衷心感謝她們多年來的忠心服侍。今年9月盧家輝弟兄(Fox)正式晉升為FES副總幹事,協助總幹事蔣文忠弟兄帶領機構的發展,積極回應這時代的挑戰。現時各界別均缺乏人才,感恩機構仍有多位新同工加入。他們雖然工作年資或許較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