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的多元文化,不斷衝擊並形塑神學的任務與內容。然而,神學是否僅是被動地受文化形塑?抑或它本身有其獨特的文化,足以在世俗的混雜中確立自身的價值與地位? 《神學文化》(The Culture of Theology)一書立足於大學處境,旨在探討神學與文化的互動關係。作者John Webster 指出,神學與文化難免是相互影響的,但當神學以上帝與福音為核心時,便需從世俗文化、社會思潮及學術知識區別出來,同時要建立一份自信與謙遜。書中強調,神學不僅是學術規範的智性追求,更關乎品性與靈性的形塑。是次讀書會以導讀方式,探討書中四個主題:1️⃣ 讀《神學文化》,所為何事?2️⃣ 傳統3️⃣ 差異中對...
在禱告操練的路上,你曾否被問題、懷疑和迷信纏繞嗎?🤷♀️:「神都知我有咩需要啦,仲洗咩講出口呀?」🤦:「祈完世界都唔會改變,祈來有咩用喎。」🙋♂️:「唔通祈多幾次,上帝就會應承我?」畢德生在《靈魂的禱告》的前言說:我們在禱告的學習上,不會一直如初信時所經歷的如此簡單,因此,我們需要神學家的幫助。 《靈魂的禱告》的作者富希士正是一位重視禱告的神學家,他認為真正的宗教是在禱告上最有力的宗教,而不是指那些包含最多真理的宗教,因為信徒的靈魂能因禱告而對神和自己更加確信。(頁43) 是次讀書組...
耶穌基督降世成人,是否撼動了世界的既有秩序?又是否為世界帶來解放性的改變? 2024年10月22日,著名的解放神學奠基人古鐵雷斯(Gustavo Gutiérrez)去世。在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下,解放神學作為一種關注社會正義與貧困問題的神學思潮,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讀書組將閱讀古鐵雷斯的代表作《解放神學》(”A Theology of Liberation”),探討書中的核心理念,並闡述解放神學的不同面向與當代意義。———————————📌 講者|駱頴佳博士📌 日期|1月3、10、17、24日(五)📌 時間|8:00—10:00 PM📌 地點|Zoom📌 費用|單堂:$150;四堂:$...
將聖經詮釋區分為三個世界的框架——文本、文本後和讀者,是學界的大趨勢。它有助讀經者整合不同年代發展出來的讀經進路——歷史批判、文學批判、讀者反應、聖經默想等。《讀經是趟穿越旅程》正是為普及這聖經詮釋的進路而寫成。是次工作坊將簡介此書的使用方法。 🌎🌍🌏「聖經詮釋的三個世界」工作坊📌講者|盧家輝(Fox的安心詮釋)📌日期|2024年11月25日(一)📌時間|7:30—9:30pm📌地點|FES團契室(長沙灣道137-143號長利商業大廈11字樓)📌人數|8—30人📌收費|$50📌截止|11月24日 (日)*參加者可於現場以85折購買《讀經是趟穿越旅程》報名|https://forms....
上帝不曾忘記世界,但人的記性還是太差了。忘記上帝,猶如當代東德神學家Wolf Krötke之言:“God plays no role”,大至社會文化,小至生活日常,上帝毫無角色可言。相比起「神的不在場證明」,「忘記」是件更徹底的事。面對基督教信仰逐漸被瓦解的社會文化和制度,如何堅持神學工作使命? 誠邀大家一同閲讀 ”Doing Theology When God is Forgotten”,認識Krötke如何按照基督福音的感召,堅持其神學工作使命;又如何不住向壓迫的處境發問神學當要提出的問題,並努力為教會定位,...
按福音書描述,耶穌常走遍各城各鄉。然而,作為生活在21世紀的城市人,乘車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交通運輸發展重新界定了何謂美好生活:快捷便利就是好,慢就是罪。 近年,散步學的出現可算是一反常態。假若散步的目的是暫緩「理所當然」的生活方式,並從另一種視角觀看城市與生活,散步能成為一種「城市靈修」嗎?又試想想,假如耶穌來到油尖旺,會否走遍橫街窄巷?他會如何看待商舖食肆、宗教場所和路人? 是次對談會將聊聊何謂城市靈修,談談屬靈散步,看看人如何被城巿塑造,耶穌又如何看待城市。—————————————————————————————————————————— 主辦 |F...
-----------------------------------------------------------------------------------------------------------------「基督教聯合書展」又來了~今年FES 將有兩本新書:《城市靈修》及《讀經是趟穿越旅程》。為慶祝一年一度的盛事,我哋亦定立了「#聯展優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順帶一提,今年FES攤位喺正 #廁所隔離🚻係咪好易記呢~希望到時見到大家❗️---------------------------------------------------------...
基督教神學作為有關上帝嘅言說,屬語言領域嘅活動。 到底神學同語言之間存在點樣嘅關係?人嘅語言真係能夠言及上帝?抑或神學不外乎係一套「語言遊戲」?從基督教神學嚟睇,語言係乜?從語言嘅現實睇,神學又係乜? 今個講座將會從三個唔同嘅向度,神學地思考以上有關語言嘅課題。-————————————📌講者|劉偉業 (笨叻超:https://tinyurl.com/ywbpcl6a)📌回應|蔣文忠(FES總幹事)📌日期|11月8、15、22日(五)📌時間|HKT 2000—2130;UKT 1200—1330📌收費|三堂 HKD300;單堂:HKD120📌形式|zoom...
台下簽書區|第39屆基督教聯合書展快 D 來把握機會,與作者來一個近距離接觸啦 ~~ 作者:盧家輝傳道日期:10月27日 (日)時間:下午4:30 - 下午5:00負責機構:#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 (FES)攤位號碼:A4 展期|2024.10.23-29(三-二)地點|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禮堂(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6A號)開放日期及時間2024.10.23-28(三-一)12nn-9pm2024.10.29(二)12nn-6pm書展主題|閱讀有時開幕禮|2024.10.23(三)6pm嘉賓|黎偉恒牧師(觀潮浸信會牧師) 現場活動焦點: 第十屆金書獎展覽及活動...
【#預購優惠】 由即日起至10月20日訂購新書最低可獲8折 FES Press新書預購優惠🎊📗《城市靈修》1本:共 $85(九折)📙《讀經是趟穿越旅程》1本:共 $80 (九折)📚《讀經是趟穿越旅程》1本+《城市靈修》1本: 共$145(八折) 讀經和靈修,缺一不可❗️🔗 訂購|https://forms.gle/qhcwvfaqdacZDho3A (Link in bio) 預購日期|10月2至10月20日 (出貨時間|10月21至10月24日)------------------------------------------------------------...
【📚 #無定向讀書組第三回】〈虛擬時代的真實教會〉電子數碼媒體是高速發展的「驚人」成就,若能善用,固然可造福社會;若不,可能會成為脫韁野馬。神學家 Jacques Ellul:「科技、金錢、政治和其他力量交織在一起,可能會變得無所不能,令人類沉浸其中,完全臣服於它。」因此,認識新媒體文化及做神學反省是重要的。是次讀書組,香港神學院的兩位老師將帶領參加者圍讀相關文本。📌 主持:趙崇明博士、鄧瑞強博士📌 日期:9月4、11、25(星期三)📌 時間:7:30-9:30pm📌 地點:小息空間(長沙灣道137-143號長利商業大廈11字樓)📌 收費:$300(全日制學生6折)📌 購書:《信仰體現@科...
謝謝各位支持,讀書組已經滿額!由於反應熱烈,現決定加開5個名額,截止日期是8月12日,要報名就快手了~—————————〈法外之人:阿甘本《至高的清貧》〉 一種從 bio-politics 到 bio-theo-politics 的過渡,一種從消極意義的 homo sacer 到積極意義的 homo sacer,一種從 bare life走向方濟各的 “form-of-life” 再到 "messianic human"。 《至高的清貧》是思考終止法切割機器運作的裝置,思考一種「無法」狀態的生命,把真正意義的神聖奪回的政治神學。 關於法,還有甚麼好說呢?論及生活,我們仍有何...
文化理論與靈修神學,兩者貌似互不相干,卻能結合成具有轉化力量的「批判靈修學」(Critical Spirituality)。 究竟當代文化理論能如何啟發信徒,思考自身的靈性生活?古老的基督教靈修實踐,又能如何跟當代文化理論結合,成為具有轉化社會及文化力量的「批判靈修學」,從而豐富信徒對自身靈程的理解? 本課程將透過幾位當代文化理論家,例如:塞杜(de Certeau)、巴迪歐(Alain Badiou)和傅柯(Michael Foucault),並從「空間」、「事件」及「欲望」三個範疇切入,探討何謂「批判靈修學」。 ...
《我和你》(I and Thou) 堪稱20世紀神學、哲學的經典名著。這本薄薄的小書,深刻地呈現出一種以存在者之間的聯繫與對話為核心的存在模式。可是,布伯的存在論哲學,並不是那種常見的,汲汲於在一己之內發現真實聲音、尋覓真正自由的哲學。反之,他將焦點轉向那聯繫中的「你」,並以一種肯定相遇、肯定其他存在者的目光,讓人重新面向那些在我之外的「他人」、「世界」以至「奧秘」。就此而言,它有力地表達出一種獨特的存在論視野,亦成就出一部不可錯過的經典作品。 此書篇幅雖少,但理解上需要一定的功夫,這是因為,布伯的思想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與複雜性,另一方面,他使用的行文語句往往同時帶著詩化、凝鍊、抽象及...
〈「自我理解」生命三維敘事工作坊〉現已接受報名❗❗❗ 本工作坊以鄭漢文博士研發的「生命三維敘事法」(SQUID Narrative Method)為基礎。通過摺紙、書寫、對話、閱讀聖經人物故事,協助學員探索自身願望、品質和身分,整理自身過去、現在和將來。完成工作坊一至三,學員將達致「如願」、「盡性」和「履分」三個層次的自我理解,亦能初步掌握SQUID理論及其使用方法。日期|11/3、18/3、25/3、8/4時間|7:30-9:30pm地點|長利商業大廈11字樓導師|鄧雪貞人數|4至10人 收費|📌工作坊一:$400📌工作坊一至二:$500📌工作坊一至三:$600 報名| ...
2008年,鄭漢文博士創發「生命三維敘事法」(SQUID),旨在提供一個方法,探索美好人生及其中的自我理解。 2023年,《尋求美好人生的自我理解》再版。 是次增修,不單延續初版「理論—實踐」並重的特色,更加入了兩部分:〈三維敘述變化——快版簡化的變奏〉及〈三維敘事的進深學習〉。前者可用在年幼學童,後者為進深培訓帶領者而設。 時隔15年,社會歷經許多變化。然而「我是誰?」「生命有何意義?」「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這一連串問題仍歷久常新。 有見及此,FES因而舉辦是次紀念活動。承邀各位出席,除了圍爐相聚,聆聽三位作者分享,彼此問安與交流,也一同尋索自身與諸眾的過去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