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a’s World:復常後的福音事工 —— 反思歐洲與香港的福音事工模式 (492期)

翻譯 | Dominic 港大學生
回應 | 溫鎔欣 助理編輯


動盪中,福音佈道事工尤其重要。面對疫情過後的文化轉變和取消文化等現象,歐洲大學福音團契(FEUER)堅持在大學推動福音工作。

FEUER的團友嘗試以各種勇敢且創新的方法公開佈道,例如在不同媒體平台上與著名的無神論者討論信仰。團契亦提供機會讓團友作個人佈道,並以輕鬆的對話形式跟同學探討信仰。這些方法既能迎合年輕人的需求,更令學生事工重新變得興旺。這些嘗試在歐洲最少教會的地區之一——德國東部取得顯著成果。

除此以外,團契亦鼓勵團友主動接觸及與公開佈道家緊密合作,也為有志於校園為主作見證的學者製造合作空間。團契同時設立慕道者查經網絡,又支持細胞小組參與對外的福音事工。

FEUER團友會一起回顧及反思各項事工,互相交流,並在其中參考成功案例,盼能讓佈道事工更具影響力。

迄今為止,許多人因著 FEUER 而決志成為基督徒。接下來,FEUER不但要繼續將福音傳到地極,未來數年將需要更多培育及指導年輕肢體,使他們的靈命得以成長。


過去三年疫情以來,香港人習慣在網絡交流,加上移民等因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而擴大了。現在我們又應當如何傳福音?怎樣才可以接觸到更多人?

賀里戴(Halliday)在《天國在校園》中提出得著大學的四種模式或許能為我們帶來啟發。他提出以下四種模式,包括:敬虔模式(專注基督徒的內在生命,以查經、祈禱和團契等服侍學生)、佈道模式(藉個人信仰分享、佈道會等在校園中直接傳福音)、護教模式(防護及抵擋對基督教的攻擊),以及對話模式(透過對話在大學中接觸人的頭腦,在不同議題思考中尋求神)。

歐洲的FEUER最常選用的模式是佈道模式,而香港的院校團契雖然有福音週,但較多以敬虔模式和對話模式,在校園探討各種信仰議題,及作見證。雖然不同地方對於這些模式各有喜好,但賀里戴指出以上四種模式缺一不可,需要互相支持,讓基督得著大學校園。在香港,我們是否能像FEUER一樣,讓不同傳福音的模式在同一個群體中並存,甚至互相補足?

最重要還是當我們重新聚在一起時,不只做自己擅長的福音事工,也要保持思考,反省推動的事工能否真正觸及對方的生命,傳福音者有否敏銳別人的需要,並願意突破自己的安舒區,用最合適別人的方式向人傳福音。


下載 FES通訊 492期 (PDF)

本期文章

回到首頁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