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期 - 專題文章|在別人眼中的我—中學部2025年度事工分享
黎家雯,中學部署理主任
[email protected]
經典且流行的破冰遊戲First impression,可用於認真的互相認識環節,亦可成為「mean人」[1] 的工具。遊戲中,參加者可以匿名表達對他人的看法,亦能了解他人對自己的印象。過程既有隨機性,也可能包含某些安排,結果融合了隨性和認真。這種特別的互動方式,使其成為熱門的破冰活動,同時反映出少年人自我認識的一些情況。
合群與做自己的張力
提及第一印象之重要,筆者聯想起同學說的一席話:
「我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起碼在這個群體中,能讓人看見我好的一面。我想改變形象。」
看似簡單的一句,卻表達出他們的渴望―希望自己能被群體認為是「好」的,並能隱藏過去的「不好」。「被群體認可」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矛盾的是,少年人正經歷尋找自我的成長需要,同時追求獨特和自我實現。因此即使自己努力要「跟大隊」,真實的自己最後必會展現。若展現的自我樣貌被一個群體認為是“Kam” [2],可能的出路便是選擇加入新的群體,塑造另一個「好」的自己。
群體生活與尋找個人獨特性,貌似是對立的,同學難免會緊張和矛盾。當少年人真正進入群體,他們面對的不單是內心的張力,還有想像中與現實中群體對他的期望。若他身處在基督徒群體中,需要面對的或許是要符合「好基督徒」的形象。
過去,我們在學校團契周會或中央舉辦的團職訓練,都致力與同學一同反思個人的獨特性和基督群體的展現。我們盼能藉此帶出個人的獨特恩賜和基督徒的群體展現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彼此能在同行中相助,實踐互為肢體的「合一」,一同追求以耶穌基督成為共同愛的對象。我們希望同學明白在團契關係中分享主的愛,不是因個人的好或不好來衡量,而是因群體同心合力,成為神美善的群體,彼此鼓勵、相愛和欣賞。盼望我們的生命可以叫人認識自己所信的主耶穌基督,並以全人榮耀神,以致我們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主耶穌基督的門徒」。
中學部來年事工計劃
我們展望來年事工,除了繼續過往重視的聖經研讀和信仰反思外,更會嘗試著力推動分區聯校事工,提供跨校及聯校視野。我們盼望能在禱告和察驗中,一同觀看上主在各個校園中的作為。同時我們也會舉辦不同功能小組,帶領同學走進各種場景和領域,發掘個人獨特之處,讓他們得以發揮恩賜,在既獨特且合群中擁抱自己是基督身體的身分。
最後,筆者希望藉此勉勵大家,不要被「好」與「不好」的形象成為枷鎖,卻要在―上主「看我們是好」的視角中,一同擁抱自己是「主耶穌基督門徒」的身分。我們需要帶著這份眼光和渴想,尋問「在這身分上,我們如何能獨特地活出上主的美善,能被主使用並榮耀衪呢?」。願我們能持續地尋求和回應。
註:
1. mean,夭心夭肺、苛刻的意思。(香港網絡大典)
2.「Kam」是香港網絡潮語,意思是指「很尷尬」或者「很奇怪」,帶有負面情感,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件事令人感到不舒服或不自在。(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