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期 – 專題文章:言說心靈動態 —— 中學部新學年事工介紹

孔德承 中學部主任
[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功能(“Your Story”)最大特點是「24小時限時」,一天後你分享的便會自動消失。要說這是近年年輕人其中一種「較自在」的分享模式也不為過,也許這正反映著他們在變幻中的生活模式與形態。

 

盧雲在《負傷的治療者》一書中,曾以另一種動態 —「言說心靈動態」來描繪那穿梭於日常及靈程之間的辨識與敍事,並以此作為回應缺乏願景的世代的同行提案。若把兩種「動態」放在一起對觀想像,「如何在生活日常中發現並言說上帝的臨在」便成為當下與年輕人生命的對話點,這亦是我們中學部在新學年的關注。

 

疫情期間,我們的事工刻意維持在較開放及隨機應變的形態。隨著校園進入復常,當中的信仰群體大多進入「重啟」階段,承接過去的觀察與經驗,在新學年我們希望以「聆聽」為基礎,以「整全靈性培育」為視界,並以「回應處境」為切入點。


來年我們將集中圍繞以下四個元素,作為培育青年門徒的焦點及事工設計的核心:

 

情感結連

透過校內團契/聯校平台推動聆聽運動,讓同學疏理及擁抱自已真切的情感狀態,締造同儕間彼此聆聽的文化,繼而化聆聽為接待,作為與聖道共鳴及使命實踐的開始。

 

 

批判思考

建立推動中學校園的讀經群體,藉結合體驗、共感、處境對話等讀經元素,引導同學多角度並切身地與聖經對話,從而擴闊聖經與生活的接觸面。在複雜多變的當下,讓信仰成為入世而不屬世的批判資源,參與並帶領同學的日常。

 

自我理解

以《尋求美好人生的自我理解》1一書中的SQUID三維敘事法作為生命教育的理念框架,從渴求、身分、特質三方面重探自我,透過回顧及整理生命故事,發掘自身「已有」的恩賜,並轉化為個人獨特的創造力及可能性。在尋索與困惑的中學生涯中,引發活出召命的想像。

 

社會關懷

以「憐憫」作為信徒群體的記號,我們除了在校園團契內彼此祝福,亦致力串連不同的社關機構及多元群體,推動同學認識及經驗與弱勢社群的生命交流,繼而挑戰同學對整全福音使命的理解,讓信仰並不留於個人化,乃擴展至對校園與社會的關懷。

 

今天,縱然我們的生活作息逐漸重返正軌,也不等同我們的身心靈能瞬間恢復過來。三年多的疫情生涯,對這一代的中學生來說仍有待消化。我們盼望來年能情、理、內、外地「言說心靈動態」,中學部同工帶著同行者的心腸,能與中學校園逐漸在主內恢復連結,也不忘敏銳聖靈的帶領。畢竟「心靈‧動態」不單指向變幻的日常,更是指向聖靈在其中的作為。求主帶領。


下載 FES通訊 492期 (PDF)

本期文章

回到首頁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