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承 中學部主任 [email protected] 甚麼才是常態?甚麼才是復常?怎樣算是日常? 或許在這個隨著疫情過去好像變回原狀的世界,原有的面貌已經變得模糊。隨著疫情、社會、科技各方面的更替、翻新、扭轉,我們現身處的世界好像化了妝—外表美麗動人,內裡卻依舊殘破不堪,城市裡滿是困惑、創傷、迷惘、離散。年輕人能夠嘗試的選項比比皆是,然而我們該如何選擇呢?面對花多眼亂的路徑,面對事實與幻象漸變得含糊的景象,上帝不變的「__常」是甚麼呢?我們握在手中,放在心上,所相信並實踐的日常是怎樣的呢?這個暑假,十多位應屆DSE學生一起從「共融」、「信仰群體」、「神學.學問」三個角度出發,...
林睿豪 團契部副主任(培育事工) [email protected] 今年暑假,FES大專部繼續舉辦「IMSP整全使命暑期實習計劃」,當中有五名同學參與「請給我一杯涼水實習」、四名同學參與「學生福音/多媒體實習」和兩名同學參與「關愛受造世界實習」。以下是參與學員的分享: 涼水實習|愛心行動這次涼水實習,我要感謝「油踐入心」同工們對我的愛和照顧,耐性地教導我們,也因著我是社工系學生,讓我體驗多些社工會做的事情,比如陪伴街坊看劏房,捍衛他的權益、到廣華醫院慰問街坊等。與街坊聊天時,我才知道越來越多街坊願意接觸這間機構,是因為他們看到同工們身上有好見證。他們先實踐彼此相愛、互相補...
翻譯 | Leo 中大學生回應 | Mei 樹仁學生 新加坡學生趁著疫情解禁,參與各種夏令營和退修會。12月下旬,新加坡五所大學的學生一同前往鄰國馬來西亞參加SWAT營會(Studying the Word All Together)。營會一連六天,共有一百二十多位學生參與,今年主題摘自帖撒羅尼迦前書:「準備迎接王的再來」。其中一位參加者Tricia分享道「主題講座對我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提醒我是否為耶穌的再臨做好準備,我是否在上帝的指引下決意委身於信徒群體當中。」對許多學生來說,與組員一起深入研經亦是活動的高潮。Tricia說:「我們在小組時談論末世的被提、哀傷的情感、為耶穌再來所...
羅主耀 閱讀推廣主任 [email protected] 我曾聽過一種說法:「生活猶如小說。」若是如此,閱讀生活彷如閱讀小說。相遇與離別、理解與誤會、快樂與憂愁、歡愉與疼痛,這都是生活經驗。若加以敍述便成為情節,將之組合便成為故事。所謂置身生活,其實就是活在名為「生活」的故事裡,既是個人的,又是共同的。在其中,我們細看自身如何與他——人、他物、動物,甚至上帝——互動,聆聽萬事萬物交流的聲音,從中讀出意義、生產意義,成為他人的意義。是故,故事使我們彼此連結。然而在半個世紀前,德國哲人華特‧本雅明一度發出哀號:「故事正在消失。」這句警世箴言跨越半個世紀後,落在台灣作家楊照筆下,則獲得另一...
家人家事 麥淑芳 總辦公室行政經理 [email protected] 大家好!我是Ivy,取這個英文名字是因為易讀、易記,我的中文名字「麥淑芳」則源於族譜。與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愛吃愛睡,喜歡去旅行,無時間做運動的人(哈哈)。認識FES是因閱讀FES中學生雜誌,更從中取經,高中時在無宗教背景的學校嘗試開辦團契。大學參與團契時,我認識了FES同工,對他們培育年輕一代的靈命及著重查經分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畢業後,因著認同FES的使命,我也樂意成為同行者。能夠加入FES,全是上主的恩典!去年,我服侍了十多年的福利機構,因架構重組不與我續約,當時內心充滿不忿及無助,向大學團契的弟兄姊妹傾訴,並請...
中學部 記念中學校園眾人在新學年的適應,特別記念同學在情緒、心靈、學習群體上的需要,祝福保守新一年的校園生活。 記念中學部主辦一年一度的聯校事奉人員訓練日ISO(Inter-School Orientation)2023將於10月7日舉行,主題為「同行地圖」。願主祝福使用訓練日及工作坊的內容,凝聚聯校群體,幫助一眾校園信徒在新一年一同探索、想像如何在校園實踐福音使命。 記念新一冊《展開靈性修練的同行之旅》靈修扎記的出版籌備,盼能在十月順利出版,繼續推動這一中學生靈修運動的同行服待。 大專部 感恩大專部的暑期實習計劃已順利完結,當中有...
中學部 事奉人員訓練日の同行地圖 10月7日(周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2時30分路德會協同中學 大專部 查經組長訓練——敘事篇 10月7日、21日、11月4日、18日及12月2日(隔周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團契室 「渴慕神聖——重塑聖徒群體」研習組 10月14日、28日、11月11日及25日(隔周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團契室 畢業生團契 市井查經——職場鬥獸 (共4次) 9月14日、28日、10月12日及26日(周四)晚上8時至10時團契室 初職團契(每月第三周五) 9月15日、10月20日、11月17日晚上8時至10時團契室 「 」查...
孔德承 中學部主任 [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功能(“Your Story”)最大特點是「24小時限時」,一天後你分享的便會自動消失。要說這是近年年輕人其中一種「較自在」的分享模式也不為過,也許這正反映著他們在變幻中的生活模式與形態。 盧雲在《負傷的治療者》一書中,曾以另一種動態 —「言說心靈動態」來描繪那穿梭於日常及靈程之間的辨識與敍事,並以此作為回應缺乏願景的世代的同行提案。若把兩種「動態」放在一起對觀想像,「如何在生活日常中發現並言說上帝的臨在」便成為當下與年輕人生命的對話點,這亦是我們中學部在新學年的關注。 疫情期間,我們的事...
李靜蕙 中學部助理幹事 [email protected] 受我們的生活、文化、喜好、愛聽的歌曲、喜歡的品牌等都受到「主流」影響。人人都愛跟「主流」,因為主流夠穩陣、一定不會出錯、不會標奇立異。這也影響我們的教會生活、校園團契生活。團契時常缺人帶敬拜、帶小組,主流總是要招募熱愛音樂的人進入敬拜隊、「talk得又好yo得」的人擔任組長。 然而,在疫情人人呆在家中的兩三年間,那些既沒興趣帶組、也沒興趣進入敬拜隊的同學,可以如何繼續實踐他們的校園服侍生活?又或⋯⋯不甘心跟隨主流框架的他們,會選擇用甚麼方式,向同學講信仰呢? 好奇的我們走進校園,以ISCF IG全新系列「《...
林淑英 前線幹事(香港基督徒護士團契) [email protected] 去年疫情緩和,我們便將短宣的目光放回本土,與本地基督教團體合作,提供簡單的健康檢查和主講健康講座。 這項本地社區服侍,我們不但招募護士,也鼓勵護士學生參與。因為疫情期間,護士學生未能到醫院或有關場所實習,我們盼望透過這項服侍,讓學生可以接觸社區人士,與護士一同進行簡單的健康檢查,與街坊聊天,並關心他們的身、心、社、靈的情況,以嘗試用護理知識服侍他人。 期間我看見護士主動關心學生,不但向新一代傳授自己的護理經驗,亦分享護理專業的知識如何能與信仰結合。而學生則汲取前輩經驗,虛心求問,抓緊機會向前輩請教,力...
翻譯 | Dominic 港大學生回應 | 溫鎔欣 助理編輯 動盪中,福音佈道事工尤其重要。面對疫情過後的文化轉變和取消文化等現象,歐洲大學福音團契(FEUER)堅持在大學推動福音工作。 FEUER的團友嘗試以各種勇敢且創新的方法公開佈道,例如在不同媒體平台上與著名的無神論者討論信仰。團契亦提供機會讓團友作個人佈道,並以輕鬆的對話形式跟同學探討信仰。這些方法既能迎合年輕人的需求,更令學生事工重新變得興旺。這些嘗試在歐洲最少教會的地區之一——德國東部取得顯著成果。 除此以外,團契亦鼓勵團友主動接觸及與公開佈道家緊密合作,也為有志於校園為主作見證的學者製造合作空間。團契同時設立慕道者查經網...
龍彥文 文字部署理主任 [email protected] 活在文明社會,每人也有讀書機會,不同的教育制度塑造不同的「讀書」體會。香港人在求學時期為了應付考試、升學,必然讀過不少書籍,卻甚少思考「閱讀」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甚麼是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書把閱讀的目的分為兩類 ——「增加資訊」和「增進理解力」,而閱讀的目的決定閱讀的方式。第一種意義的閱讀旨在吸收資訊,它預設讀者擁有與其讀物相應的理解力,故此主要運用讀者的記憶能力。但是,這類閱讀僅止於增加讀者的資訊量,未有帶來啟發作用。第二種意義的閱讀旨在令讀者對事情獲得更多理解,而不只是記住資訊。這預設讀物的水平比讀者高,因此讀者無法一...
家人家事 施澄音 團契部行政助理 [email protected] 1.我叫澄音。2.父母不是基督徒,幼稚園、小學、中學我卻都是讀基督教學校,因而信主。 3.認識馬可、提摩太、彼得、提多、撒母耳、以斯帖、拿俄米等信二代朋友。 4.從小學開始唱詩班,最近發現自己好像不曾參加非基督教的合唱團(shock)。5.曾是香港中文大學基督徒詩班班員。 6.大學時參與中大團契,還上了莊。7.因此結識同工 Fox,經他介紹進入 FES。 8.負責小息空間行政事務。9.請 follow @pausespace.fes。10.入職後開發了出設技能。11.自稱廟祝。 12.其實真的沒有想過會做同工...
中學部 記念DSE門徒訓練計劃接近尾聲,願主祝福同學在計劃中有生命的開拓及更新成長,並帶領他們迎接放榜及升學的安排,都有主的平安及恩典相伴。 感恩中學部在試後的不同活動(教師退修、基督教網絡事工分享會等)能認識及支援老師群體,願主祝福帶領我們,於校園福音的服侍上能有更緊密的同行。 保守同工團隊在密集的暑期事工服侍中,能有健康的身心靈。 大專部 感恩今年有11位同學參與大專部的暑期實習計劃。求主記念參與實習同學的身心靈及經濟上的需要,以及讓同學於暑期實習中能探索、回應自己的召命。 求主賜予同工智慧,籌辦及進行7月...
中學部 「心の隨意門」IS Camp 2023 日期:7月24至26日地點:保良局賽馬會北潭涌度假營 大專部 Summer Bible Conference 7月31日及8月1日(星期一至星期二)下午1時至9時(暫定) 涼水學堂講座 6月16日、23日、30日;7月7日、14日、21日及28日(星期五)上午11時至12時30分 畢業生團契 初職團契 7月21日,8月18日(星期五)晚上8:00 - 10:00 / 團契室 【 】查經團契——忘掉了的自我情感世界 7月22日(星期六)下午3:00 - 5:00 / 團契室 Society Fr...
林睿豪 大專部主任 [email protected] 謝建邦 大專部幹事 [email protected] 大專部23-24年事工計劃主題 經歷三年有多的疫情終暫告一段落,雖然一切宣告「復常」,但常態又是甚麼?昔日的常態早已不復見,此時此刻只有另一個「新的現實」。大專校園早已被奪去常態,校園不再成為孕育同學自由探索、突破成長的場域,反倒窒礙同學共聚連結,體驗群體生活。 因著各學生會的情況,團契作為學生組織之一,亦承受不同行政壓力,令同學在「上莊」事奉中倍添挑戰。校園的變化,令同學對校園的歸屬感下降,不但影響他們參與團契的意欲,亦使他們怯於與人建立關係,特別是在疫情與移民...
黃偉華,大專部助理幹事 [email protected] 這個學期的大專部訓練,承接2022年讀經營的主題,探索在崩壞與離別的時代,如何重拾存在的勇氣。【留一刻與約翰詮釋】查經組長訓練繼續研讀約翰福音,期盼從耶穌的臨別贈言中得到亮光與醫治,而【與主相遇的我們】屬靈操練初探班則學習怎樣在紛亂嘈雜的時代中,辨識來自上主的聲音,活在上主的同在裡。以下是參與同學的分享: 【留一刻與約翰詮釋】 查經組長訓練學生分享 在觀察中反省自己 訓練之前,我在查經時很少花時間觀察,很容易便按自己的思維釋經。訓練中除了提問經文的時地人事,還要注意一些聖經的寫作技巧,例如重複最多的字詞...
過去數年因疫情等原因,香港社會轉變急速,學校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然而,不少老師和牧者仍然盡力在中學校園接觸、關懷、牧養學生,以基督的價值培育學生成長。我們分別訪問了三位老師和校牧,看看他們如何在困難和限制中繼續堅持服侍學生,以真誠的關係牧養青少年。 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同行 | 陳老師 陳老師指他踏入教育界是因當年的中文老師,雖然那位老師只在A level時教導他,但短短一年半時間對他影響深遠。「他帶我回教會……讓我對中文科、對信仰開了眼界,他亦把信仰和生活結合得很好,加上他對人的關顧牧養,影響我選擇成為老師,今日仍然影響著我如何關懷、牧養學生。」 這種牧養方法影響陳老師今天如何牧養學生,...
訪問及記錄 | Mei 回應及禱文 | Austin 阿彬(化名)少時早已受感召到非洲宣教,他大學剛畢業便毅然踏上一年的烏干達宣教之旅。最初他嘗試觀察和融入當地生活,摸索宣教的定位,不久後卻發現自己難以進入烏干達的信仰文化。 「那裡的中學生會背誦聖經,還會一起討論神學。當16歲的學生能上台講道時,香港仍在討論神學畢業才可以⋯⋯」他卻藉此看到,實踐福音使命不單是領人信主,亦是一同珍惜、尊重對方的信仰和價值文化,非以高人一等的心態,將自己認知的那套「福音」帶入異文化。 阿彬又了解到當地未婚懷孕、人口販賣、獨裁體制等社會問題,使他更深明白自己可做的事太少,或許唯有金錢支援才可改善一切。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