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a’s World:承受生命之輕與重 —— 與特殊需要共舞? (487期)

翻譯
Billy 恒大學生
回應
Mei 樹仁學生


因各種緣故,很多朋友出走異鄉。遊子闖蕩陌路並不奢求甚麼,但求有個心安之處。Kala 同樣不安地告別了麻省老家,隻身負笈南下,遠赴北卡萊納州的杜克大學。肅穆的校園裡,踟躕的孤影遇上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款待。

 

在某校園團契裡,Kala 的言行舉止和社交方式往往引人非議,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儘管 Kala 其後被診斷出自閉症,仍舊被人疏遠。每當生活變幻時,遊子只能孤身面對。幸而,後來 Kala 得到杜克大學基督徒畢業生團契的接待。即使 Kala 尚未本科畢業,其社交方式也異於大多數人,在這團契裡,她不必擔心閒言閒語,更可以從容地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和觀點。Kala 終於在異鄉覓得心安之處。

 

耶穌教導我們,款待邊緣人比起款待自己人更為有福(路14:12-14)。款待並非為了回報,只因每個人都值得尊重。因應需要,我們要調整接待方式,迎接不同的朋友。基督徒藉著款待別人,在地上更顯明了耶穌歡迎每一個人,每個人都值得遇上福音。

 

原文 A BETTER BANQUET FOR ALL, Perspectives on student ministry and disabilities轉載自國際學生福音團契(IFES)2022年4月28日IFES Conexion(文章連結:https://ifesworld.org/en/blog/a-better-banquet-for-all/),得IFES同意轉載,謹此致謝。詳情請瀏覧IFES網頁http://ifesworld.org


近來坊間對特殊需要群體的關注和認識都提高了,同樣地學校、教會等亦因此會提供一些支援事工,身邊更有不少大學同學曾經服侍特殊需要的學童,而我也不例外。當我反思自己服事他們的心態時,難免發現自己有時會持著一種「由上而下」去幫助他人的態度,而特殊需要者往往只是「被照顧」的一群。

 

視人僅為事奉對象的服侍不難,困難在於我們是否真正接納特殊需要者成為朋友 — 他們不只是被憐憫和幫助,我們也不是付出者、拯救者。「我們」是彼此的鄰舍,在共處中相互欣賞和學習大家的獨特之處,並謙卑承認己身之軟弱,建立彼此扶持及相依的關係。

 

英國哲學家麥金泰爾曾言:「那承認彼此倚賴的德性會欣賞脆弱與身心障礙,因為這是成為完全的人之要素。」特殊需要者絕非次等,身心障礙具體表現出來的脆弱正是「生命的本質」。我們不必否定,反之要接受身體脆弱的本相,且學習彼此倚賴,讓各人發揮內在不同的恩賜,分享活著的快樂,一起建立更豐盛的社會。願我們學像上主般謙卑,進入各人的局限中去愛。


下載 FES通訊 487期 (PDF)

本期文章

回到首頁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