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期 – 專題文章:言說心靈動態 —— 中學部新學年事工介紹

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功能(“Your Story”)最大特點是「24小時限時」,一天後你分享的便會自動消失。要說這是近年年輕人其中一種「較自在」的分享模式也不為過,也許這正反映著他們在變幻中的生活模式與形態。

盧雲在《負傷的治療者》一書中,曾以另一種動態 —「言說心靈動態」來描繪那穿梭於日常及靈程之間的辨識與敍事,並以此作為回應缺乏願景的世代的同行提案。若把兩種「動態」放在一起對觀想像,「如何在生活日常中發現並言說上帝的臨在」便成為當下與年輕人生命的對話點,這亦是我們中學部在新學年的關注。

疫情期間,我們的事工刻意維持在較開放及隨機應變的形態。隨著校園進入復常,當中的信仰群體大多進入「重啟」階段,…

Read more

491期 – 專題文章:渴慕神聖 —— 重塑聖徒群體

大專部23-24年事工計劃主題

經歷三年有多的疫情終暫告一段落,雖然一切宣告「復常」,但常態又是甚麼?昔日的常態早已不復見,此時此刻只有另一個「新的現實」。大專校園早已被奪去常態,校園不再成為孕育同學自由探索、突破成長的場域,反倒窒礙同學共聚連結,體驗群體生活。

因著各學生會的情況,團契作為學生組織之一,亦承受不同行政壓力,令同學在「上莊」事奉中倍添挑戰。校園的變化,令同學對校園的歸屬感下降,不但影響他們參與團契的意欲,亦使他們怯於與人建立關係,特別是在疫情與移民潮的雙重影響下,同學間的關係更見脆弱,或因不想再受傷而抽離於群體生活。即使有團契生活,同學亦缺少對校園團契的使命與想像…

Read more

490期 – 專題文章:靈性.群體.使命

近年,「靈性」成為普遍信徒都會關心的課題,這些關注不僅是釐清一個概念,更是培養一種覺察,是關乎認識自我並認識上主,是關乎上主如何在生命中引導自己該走的路。當人追求更深認識上主的旅途,才能最接近真實的自己,同時最能明白屬乎自己那獨特的召命,與及自己在天國團體裡的角色和位置。

個人召命的實現

因此,個人召命的生活不能只從人本主義的自我實現來理解。靈性蘊含著奧秘的垂直向度,指向對上主召喚的答允,又在橫向的群體關係中彼此聯繫、驗證和配搭。換言之,個人召命正是一個人向所屬群體開放自己不可被取代的「我」,將生命投入上主賜予意義的範疇,積極承擔福音所托付的職責,這才是真正的活著,亦就是使命的實現…

Read more

489期 – 專題文章:追想往日.迎向七十 —— 不可丟棄無懼的心

FES 六十五周年感恩聚會已經完滿結束,聚會主題是「追想往日.迎向七十」,整個調子並不是緬懷過去、回顧往績。FES過往為上帝所做過的一切固然重要,但張智聰老師透過希伯來書第十章,帶領我們一起回想許多曾經忍受的痛苦掙扎。這些忍受、不退縮的經歷成為我們能夠繼續迎向前面日子的動力。學生福音運動經過六十五載,往後的路當如何行走,大時代的變遷,盼望大家堅守那真誠無偽的信心,一起行完上帝的旨意(來十36)。

往日叫人變得無懼
在信仰不斷被消磨的日子,希伯來書作者提醒我們「不可丟棄無懼的心」(來十 35)。無懼(παρρησία)正面的意思是面對外來的壓力和挑戰時仍能坦然面對,這也是信仰自由的表現,內心坦然自若,亦是公開的見證…

Read more

488期 – 專題文章:一步一腳印的文字工作

出版事工

今年我們的新書一本接一本面世。新書主題不但配合學生福音運動,培育信徒的靈命,反思時代的福音使命,全部更是本地作者的作品。今年初我們中學部「吾靈修」事工與Dustykid合作,出版《踏上靈性修煉的尋覓之旅》,年中則出版艾阮的著作 —《讀.嚼》。兩者均是透過文字和畫像,帶領讀者同時運用「左右腦」,進入靈修之旅。

近年FES的出版給人一種「轉了方向」的印象…

Read more

487期 – 專題文章:Pause Space的Pause與Space —— 小息空間事工介紹

小息書店(PAUSE)2014年開業,以書為媒介,讓人在此安歇、閱讀、思考。近年因應時代轉變,機構資源人手重新調配,遂於2021年3月結束實體書店,小息pause了。

PAUSE 如何延續?

為著這個提問,機構同工在一次退修營中商議,決定將小息原址轉形為一個共享空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