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契社恐 Mode)//其實我係 “I”(内向) 底。//(唔覺意認真討論mode)//你係咪 “T” (思考) 架,我覺得你係囉….(細細聲)我唔係好識同啲 “P”(感知)人溝通…//(新朋友搵話題mode)//你有冇做過呀?你係咩呀?我係…// 在「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即係MBTI呀🤭)的世界裏,任何人都是由4組英文字母組成,雖然近年佢已經近乎取代咗星座兼同信仰無衝突。但!作為一個 屬主的團契,認識自己和別人甚或上帝,除了字母s,仲有冇more than that嘅想像呢!? 2024 ISO,誠邀你一齊來到餐桌上,探尋那獨特同時未完全的自己,為新一年共建基...
【📚 #無定向讀書組第三回】〈虛擬時代的真實教會〉電子數碼媒體是高速發展的「驚人」成就,若能善用,固然可造福社會;若不,可能會成為脫韁野馬。神學家 Jacques Ellul:「科技、金錢、政治和其他力量交織在一起,可能會變得無所不能,令人類沉浸其中,完全臣服於它。」因此,認識新媒體文化及做神學反省是重要的。是次讀書組,香港神學院的兩位老師將帶領參加者圍讀相關文本。📌 主持:趙崇明博士、鄧瑞強博士📌 日期:9月4、11、25(星期三)📌 時間:7:30-9:30pm📌 地點:小息空間(長沙灣道137-143號長利商業大廈11字樓)📌 收費:$300(全日制學生6折)📌 購書:《信仰體現@科...
「你是一位___的老師?」「你想成為一個___的老師?」 #GCF 藉多年來學生福音運動的 #畢業生 資源和網絡,建立一個 #基督徒老師#反思信仰 的平台。我們邀請了一群富有教學和行政經驗的基督徒老師和校長成為 #導師(Mentor),陪伴不同階段的 #後輩(Mentee),一同探索整全的 #使命觀 可如何應用在 #教學 和自身 #生涯規劃。讓一代又一代的畢業生,在教學的場域中,辨識身份、承擔使命,重尋那份起初的愛和熱誠。 在教育路上,你絕不孤單。 計劃詳情:時段:2025年1月1日 - 12月31日(包括三個為教師而設的講座、工作坊及一次退修日營)見面日:2024年11月...
謝謝各位支持,讀書組已經滿額!由於反應熱烈,現決定加開5個名額,截止日期是8月12日,要報名就快手了~—————————〈法外之人:阿甘本《至高的清貧》〉 一種從 bio-politics 到 bio-theo-politics 的過渡,一種從消極意義的 homo sacer 到積極意義的 homo sacer,一種從 bare life走向方濟各的 “form-of-life” 再到 "messianic human"。 《至高的清貧》是思考終止法切割機器運作的裝置,思考一種「無法」狀態的生命,把真正意義的神聖奪回的政治神學。 關於法,還有甚麼好說呢?論及生活,我們仍有何...
老師日常除了忙碌,亦只有忙碌?在風高浪急的時代,日衝夜衝的日子常讓我們忘記自我料理。不如就讓我們留一刻…… 讓神……滋養自己~ 導師:-羅瑞蘭姑娘 ( 現任中華聖潔會大埔堂堂主任及香港大學「樂天心澄」校園靜觀文化教師訓練義務導師;中聖書院及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前副校長和宗教主任)-蔣文忠博士 ( FES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 )-盧家輝先生 ( FES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副總幹事 ) 日期:2024年8月19日(一)時間:上午9:30 – 中午12:30地點: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上水堂(上水龍琛路三十號 )活動內容 : 安靜、細察、禱告、聖經信息、分...
告別中學階段充滿框框的環境,走進自由自在的大專校園,我們既感釋放也感茫然,尤其當我們不認識「真我是誰」。大專生活是趟自我探索之旅,但世界各種力量都要塑造甚或扭曲我們。唯有回到福音、回到基督、回到基督身體當中,我們才能找回真我、成為神所創造的自己。 日期:2024年8月1日及2日(週四及週五)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9:30 地點:牛潮浸信會 (觀塘海濱道133號萬兆豐中心8樓F及G室) 對象:中六學生及基督徒大專生 活動內容:主題活動、查經、SQUID自我理解學習、工作坊及晚會 費用:$...
畢業入到職場,由大師兄變小薯小薯點先可以生存得有靈魂啲?有咩應該喺返工前諗定先? 邀請你嚟一齊喺踏入職場嘅第一步以創造神學嘅框架,理解自己生命即將步入嘅新階段 ◆畢業慶祝營◆即將步入社會大學,應該用點嘅心態去面對?你面對身份轉換嘅狀態又係點?🗓️日期:5月24-25日(星期五至六)⏰時間:中午12:00-翌日中午12:00⛪️地點:長洲衛斯理小屋 ◆職場工作坊◆除了心態,我哋亦需要各種技能同神學認知,預備自己進入職場6月14日-Brand Yourself6月28日-職場人際關係處理7月12日-職場溝通與聆聽技巧⏰時間:星期五晚上8...
文化理論與靈修神學,兩者貌似互不相干,卻能結合成具有轉化力量的「批判靈修學」(Critical Spirituality)。 究竟當代文化理論能如何啟發信徒,思考自身的靈性生活?古老的基督教靈修實踐,又能如何跟當代文化理論結合,成為具有轉化社會及文化力量的「批判靈修學」,從而豐富信徒對自身靈程的理解? 本課程將透過幾位當代文化理論家,例如:塞杜(de Certeau)、巴迪歐(Alain Badiou)和傅柯(Michael Foucault),並從「空間」、「事件」及「欲望」三個範疇切入,探討何謂「批判靈修學」。 ...
《我和你》(I and Thou) 堪稱20世紀神學、哲學的經典名著。這本薄薄的小書,深刻地呈現出一種以存在者之間的聯繫與對話為核心的存在模式。可是,布伯的存在論哲學,並不是那種常見的,汲汲於在一己之內發現真實聲音、尋覓真正自由的哲學。反之,他將焦點轉向那聯繫中的「你」,並以一種肯定相遇、肯定其他存在者的目光,讓人重新面向那些在我之外的「他人」、「世界」以至「奧秘」。就此而言,它有力地表達出一種獨特的存在論視野,亦成就出一部不可錯過的經典作品。 此書篇幅雖少,但理解上需要一定的功夫,這是因為,布伯的思想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與複雜性,另一方面,他使用的行文語句往往同時帶著詩化、凝鍊、抽象及...
校園的旅途迎來交叉點,回望、休整、決擇、前方未然。唯獨片刻停留,才看見我城我在的景致。日與夜、人與人、時空交集,原來城市的呼吸就在你我祂之間。邀請2024 DESer的你,一同踏上這不一樣的”畢業旅行”,走進我城的大街小巷;認識不同的少眾社群;探索潛藏的生活文化;以「願你的旨意在地若天…」的禱告,成為當下的旅遊指南。 🔺計劃元素:🔍#DSE甩難營透過兩日一夜營會,玩返夠本,玩住咁整理過山車般的中學生涯。 🔍DSE Program專題探討、城市觀察、社區走訪、機構訪談、認識少眾、田野體驗,多元敬拜、自主研習、伸延閲讀、屬靈操練等。 🔺計劃詳情:🏕️ *DSE甩難營* ...
希望可以同準備考DSE嘅你….一起禱告☺️你們「求🙇🏻♂️•祈🙏🏻」,就給你們?「沉🌊•抓✊🏻」,就尋見! -太7:7 考試在即,有時候已經 太忙忘記了禱告;有時候禱告 只剩下求分數。試前祈禱就像past paper一樣,做(祈)得多,唔等於有把握;做(祈)得少,又自覺唔好意思。 如果DSE係一架全速前進嘅列車🚅,咁禱告最起碼係一個又一個讓列車停下來嘅車站🚉,每一次停下,都係讓人和上帝有機會上車,彼此求求•祈祈地再前行。🙏🏻誠邀你在衝刺階段埋一埋站,一同輕鬆地禱告,又享受禱告的輕省。 🗓️D&T:22/3/2024(五) @ 9:00-10:15pm💻形式:網上進...
為更多了解大專信徒,FES最近進行了香港大專信徒信仰狀況調查,邀請了來自不同院校、堂會等大專信徒填寫問卷回應。我們一共收到400多份問卷回覆,將在3月24日FES Day 作結果發佈和分享。同場邀請年青教牧同工及青年信徒就結果作回應和分享。歡迎大家報名參與。 活動詳情:🗓️日期:3月24日(週日)⏰時間:下午4時至6時⛪地點: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九龍油麻地加士居道四十號) 🔎內容:「香港大專信徒信仰狀況調查」結果發佈、年青教牧與青年信徒交流研討、Q & A👥分享嘉賓:謝建邦先生(FES大專部署理主任)、胡闖明教師(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沐恩堂堂主任)、陸莉汶同學(香港中...
〈「自我理解」生命三維敘事工作坊〉現已接受報名❗❗❗ 本工作坊以鄭漢文博士研發的「生命三維敘事法」(SQUID Narrative Method)為基礎。通過摺紙、書寫、對話、閱讀聖經人物故事,協助學員探索自身願望、品質和身分,整理自身過去、現在和將來。完成工作坊一至三,學員將達致「如願」、「盡性」和「履分」三個層次的自我理解,亦能初步掌握SQUID理論及其使用方法。日期|11/3、18/3、25/3、8/4時間|7:30-9:30pm地點|長利商業大廈11字樓導師|鄧雪貞人數|4至10人 收費|📌工作坊一:$400📌工作坊一至二:$500📌工作坊一至三:$600 報名| ...
2008年,鄭漢文博士創發「生命三維敘事法」(SQUID),旨在提供一個方法,探索美好人生及其中的自我理解。 2023年,《尋求美好人生的自我理解》再版。 是次增修,不單延續初版「理論—實踐」並重的特色,更加入了兩部分:〈三維敘述變化——快版簡化的變奏〉及〈三維敘事的進深學習〉。前者可用在年幼學童,後者為進深培訓帶領者而設。 時隔15年,社會歷經許多變化。然而「我是誰?」「生命有何意義?」「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這一連串問題仍歷久常新。 有見及此,FES因而舉辦是次紀念活動。承邀各位出席,除了圍爐相聚,聆聽三位作者分享,彼此問安與交流,也一同尋索自身與諸眾的過去和未來。...
這幾年間,年輕一代的生活實踐遇到種種限制,社會上被一份無力感籠罩,疫情的爆發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在這樣的逆境時代中,信徒如何能踐行信仰?如何能相信尚有改變的力量和空間?又如何能與他人結連而產生轉化的作用?對信徒來說,在艱難的處境中,靈裡的團契生活更是不可或缺的。 是次FES Day座談會邀請了郭偉聯博士和孔維樂傳道,分享他們踐信於行的服侍經驗,亦分享如何與年輕人同行、建立互信關係。FES 大專部主任 William 也會嘗試整合,靈性、使命實踐及群體生活之間的密切關聯。 分享:郭偉聯博士、孔維樂傳道、林睿豪先生、學生代表 日期:2023年3月19日(日) 時間:4pm...
日期|2022年11月13日(日)下午3:00-4:30 地點|路德會協同中學(九龍石硤尾大坑東道12號) 分享嘉賓|張智聰博士 報名|網上報名 查詢|2369-8511 貝小姐 ...
人文社科早於上世紀末發生情感轉向。至近年社會不住經歷個人或群體的創傷後遺,教內亦有不少情感牧養嘗試。面對創傷持續的日常,教會當如何攝取情感牧養的新經驗,並作出更全面的牧養以及神學人觀的整理? 分享嘉賓:邵倩文姑娘(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崇基神學院副校牧) 張德榮傳道(十字架山浸信會傳道同工) Selina同學 (大專信徒) 蔣文忠博士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 内容:專題分享、答問交流 對象:教會牧者、青少年導師及年輕信徒 日期:2022年3月20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