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行者: 近日FES 邀請International Justice Mission 香港團隊在同工早會分享,當中提及東南亞網上性剝削兒童的罪行,令人悲憤。除了著力營救受害者,IJM同工亦盼望能提高當地教會關注,讓公義和真理照耀在黑暗裡,把惡人的作為揭露出來。以賽亞先知昔日警告子民的信仰只有行禮如儀的外表,對身邊受壓迫者無動於衷:「看哪,你們禁食的時候仍追求私利,剝削為你們做苦工的人⋯⋯ 我所要的禁食,豈不是要你鬆開兇惡的繩,解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賽五八3下-6)。今天我們的敬拜生活又如何討上帝喜悅呢?我們會否只在安舒的牆內竭力歌頌主賜「平安」,卻...
親愛的同行者: 我剛參加了四年一度的IFES 全球宣教大會,八天密集的行程中認識了很多在疫情下仍然努力開展學生工作的同路人,就如大會的主題所描述:「堅持不懈:在校園及更遠處作見證」。同時,許多參與者都關心香港近幾年的轉變,甚至主動邀約會面交流、禱告,令我十分感動。全球各地的學生福音運動皆遇上不少衝擊,盼望每一位都被上帝的奇妙作為所激勵,當各自回到自己的崗位,大家都能清楚覺悟在天國裡的身分、角色,跨越困難尋求事工的突破。 三位參與的同學均有深刻的經歷及領受,期待他們在校園服侍中持續地推動天國的異象。在此時此地的香港,校園團契除了提供一個平台讓追求信仰的青年群體得以聚集,也應更...
親愛的同行者: 莘莘學子經過六年努力,終於迎來放榜的日子。傳媒一如以往,喜歡走訪、報導各DSE狀元。不同的是,今年的狀元人數驟降了。還是要感激有媒體作另類報導:有陪伴學生放榜的故事;也有訪問曾想中途放棄,最終又堅持完成的重考生。當中有考生提及自己最終或會因經濟問題,即使分數足夠,亦要放棄升學。然而無論他是升學或就業,都盼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沉實、踏實、負責任的人」(參《低聲道》),這已值得掌聲。 說到「負責任」的生命,近日驟然離逝、且為人敬重的袁天佑牧師不單活出了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我們更能從許多人對他的憶記,看到牧師對香港、曾牧養的人及至只是跟他碰面的人都有所承擔,並樂於關顧他人的生命。我們...
親愛的同行者: 進入6月份,或令香港人常想起過往發生的事情。最近有弟兄談及我在19年初總幹事就職禮所說過的話,想來真有彷如隔世的感覺。我們怎樣帶著以往的經驗,繼續走向前路?我們既會被過往的歷史塑造著,更需要被聖靈更新讓生命不住的成長(羅十二2上)。教會傳統中將怠惰(sloth)視為極大之罪,因為它令人遠離上帝。怠惰並不是指懶惰不作工,其實極其忙碌的人亦會墮入怠惰之罪,因為人極容易被慾念或環境主導,讓自己忙個不停,應接不同期望或要求,卻從來沒有真正面對或擁抱主眼中真實的自己。 怎樣才可避免墮進怠惰之禍患,把分散的精力凝聚起來?昔日耶穌對馬大說:「你為許多事憂慮和分心,但只需專心一事」(路十4...
親愛的同行者: 當我們面對人生階段的轉變,如大學畢業進入職場,我們的參與能否為世界帶來多點祝福?耶穌會傳教士進入服侍時必須提問的祈禱——「我要為基督做甚麼」,可以幫助我們在蛻變中更清楚了解自己的身分。無論環境如何,我們總可以為基督做多點事,讓祂更顯榮耀。有時候,甚至是在越來越不公義、越來越黑暗的漫漫長路中,服侍者的見證卻越能顯出基督的光芒來。 香港教育界教師流失的問題仍然嚴峻,我卻同時看見有不少年輕畢業生加入教師行列,為著培育青少年定意擺上自己,並為教育界注入力量。在路加福音門徒爭論誰為大的經文中,耶穌勸道:「你們中間最小的,他便為大」(路九48下)。當教育專業不斷承受更大的衝擊,有誰願意...
親愛的同行者: 最近一口氣讀畢謙嬸(陳劉潔貞師母)送贈的新書《被公開的家書》,帶我進到謙叔(陳喜謙牧師)和謙嬸事奉人生路上的幾個重要驛站。忠心向主的人亦不能預知哪一段路必然是主所安排,只能在現實的困難掙扎中繼續全然為主奉獻自己,並在投身的過程中經歷主的獨特塑造。《被公開的家書》給予我們另一個角度看歷史,事奉者的生命故事固然不是樣板式的模範,機構歷史更不必然是一直邁向進步發展。所以,我們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與上主一起同工,創造屬於祂所照管著的生命歷史長廊。 歷史的演變,就是曾經出現過或發生過的人物、事件和思想,到今天仍然留下痕跡,仍然給我們種種迴響。歷史自有自身的秩序,無論是掌...
親愛的同行者: 曾聽過很多牧者傾訴,在此時此地牧養教會,還能有甚麼計劃可言呢?面對時代的衝擊,也許是教會面對被更新的開始。若我們帶著既定的想法進入牧養場景,滿以為事情應該要怎樣發生,想著:「一切都要復常了」,最後只會發現原來一切已經改變了。單顧推動一早預設的目標容易使人產生盲點,看不見受眾的真正需要,聽不見人們這幾年的心聲。教會當前的急務,並不是形式操作上的改革,而是靈性的改革。 在剛舉行的FES Day講座中,我們探討了靈性、使命與群體的密切關聯。會後有一位姊妹與我分享,說這幾年的衝擊令她感到被分離(disconnected),失去使命群體,也不知前面的方向。我鼓勵她要成為一...
親愛的同行者: 踏入2023年,您有甚麼新年願望呢?有人說眼見國際關係越趨緊張對未來不感樂觀,亦有專家預計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將陷入衰退。作為天國子民,我們對世界形勢的判斷在乎上帝的作為,盼望無論我們身處何地,都能看得見、抓得緊上帝,常常保持心思上的更新,「不要被這個時代所塑造 ⋯⋯ 卻藉聖靈的帶動而生命得以轉化,以至藉我們的生命能驗證何謂上帝的旨意」(羅十二2上,意譯)。 FES 團隊剛進行了同工退修日及事工計劃營,其中我們討論到如何在今天與香港教會同行。我們一方面感受到堂會的運作十分艱鉅,另一方面亦留意到有不少人正在嘗試嶄新的牧養模式。無論是牧者或信徒,他們都明白自己不能停留在舊思...
親愛的同行者: 盼望大家在將臨期準備自己,期待救主到來。我們相信黑暗勢力終必驅散,救主透過教會的臨在要告訴世界,歷史的真正主宰屬誰,新天新地的工作今天已經開始。將臨期由第三周開始,由等候、渴望轉為一份喜樂之情。當我們越來越能夠體會主的降臨征服黑暗國度,便能逐漸感受這將會是一件樂事。使徒保羅說:「你們要在主裏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四4)。究竟甚麼令我們喜樂呢?我們喜樂與否決定於外在的東西嗎?保羅提醒我們有主的同在便為喜樂,當我們體會到主的恩惠,再與身邊的人分享,為他們的需要付出,我們便得到喜樂的滿足了。 所以,真正的喜樂不在乎外在的轉變、物質的享受、或別人的回應,而是自己的生命能...
親愛的同行者: 每一天生活過得好嗎?心靈感到疲乏嗎?我們為要尋求出路,往往要毅然作出決定,預備明天展開新的一頁。無論如何,我們需要新的開始,再次歸回聖言中,把握上主的囑咐,與軟弱的人同行,在主裡加添一點鼓勵和力量。 最近我與一位畢業生分享,他提及現在任何階層都活在壓抑之中,不能真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們需要讓自己的情緒、思考、行為「走出坦途」,才能活得完全。我們的心靈不是實質的東西,而是一種關於生命經驗的深度或質感。我們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靈,亦需要尊重心靈的陪伴者,一起耐心地進入一段「荒漠之旅」,學習放下一些無法控制的事情,然後再發現新生的意義和繼續存留下去的目標。 昔日被擄時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