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支報告 (465期)
(2018年7至11月)
Read more(2018年7至11月)
Read more(2019年1月至2月)
Read more請為FES各事工組別代求…
Read more過去十年,曾有三次加入FES事奉的時機,都因各種緣由未能成事。上主帶領,幾年後正在修讀神學的我,終於成為同工。
我在大學最後一年才信主,所以在大學時期未有機會接觸任何校園團契。最早接觸FES是透過突破機構同工的介紹,當時認識到FES是以校園事工主導,也透過中學生雜誌《Catch》認識FES的另一種校園事奉方式——文字事工…
Read more小息書店於11月舉行了由駱頴佳博士主講的兩次「情感.政治——經濟學」說書會,分別閱讀韓炳哲(Byung-Chul Han)的《倦怠社會》和納思邦(Martha C. Nussbaum)的《憤怒與寬恕》,以這兩本書重整群體運動帶來的個體破碎:
自我剝削的功績主體…
Read more拉丁美洲的學生必須正視環境危機。ABUB巴西員工傑西卡告訴我們:
「在某些國家,垃圾會流向海外。但在我們看來,它更接近我們的生活。我們會在高速公路旁看到「垃圾山」,海灘一年比一年骯髒。」
為甚麼我們要關心環境…
Read more這篇文章希望鋪陳畢業生團契(GCF)初職事工(YGM)的觀察及建議策略,我認為有三方面的重點。第一方面是身分的定位;第二方面是信仰群體的凝聚;第三方面是認識自己、認識上帝。
我透過以往數年的初職團契活動及「職場超人」初職營會中,畢業生對營會的期望來解說…
Read more「我能夠知道甚麼?我應該做甚麼?我可以希望甚麼?人是甚麼?」可能你也問過這些問題。當你把自己關在房裡,全世界都以為你正努力預備公開試⋯⋯但只要偶爾一瞥窗外藍天,思緒就往外飄,向生命叩問。
這是一位應屆DSE學生的提問,也代表了很多高中生的心聲。別以為中學生涯只剩下操練…
Read more韓裔德國哲學家韓炳哲在其著作《倦怠社會》中,開宗明義地指出,資本主義制度的運作(像香港)推演至極致,會造成社會只求功績,每個人只關注自己的人生規劃,不斷定下目標,以追求更大的成就。大學是社會的縮影,常常聽到大學的潛校訓如「搏盡無悔」、「燃燒青春」等,都是一些空洞蒼白的口號,純粹挑戰同學在大學生涯為學業可以去(chur)到幾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