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期 – 專題文章:整全福音下的生命事工
生命的危機
反修例運動及疫情爆發以來,香港人的精神狀態飽受困擾。年輕人處於追求理想、尋覓生命意義的階段,面對每況愈下的外來壓力,衍生的無力與絕望,遠超其負荷,前路茫茫怎樣才能走下去?我們不能空談未來是屬年輕人,卻不去切實明白他們當下的掙扎——我該如何活下去呢…
Read more生命的危機
反修例運動及疫情爆發以來,香港人的精神狀態飽受困擾。年輕人處於追求理想、尋覓生命意義的階段,面對每況愈下的外來壓力,衍生的無力與絕望,遠超其負荷,前路茫茫怎樣才能走下去?我們不能空談未來是屬年輕人,卻不去切實明白他們當下的掙扎——我該如何活下去呢…
Read moreCalling(召命)是需要活出來的。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如果我們對召命還是停留在研究的階段,就像是還未烹調好的山珍海味,即使吃下也未能受補,更遑論在生活中實踐。
畢業生離開校園,往後數十年打滾的職場自然變成他們實踐信仰的重要地方。我們關心畢業生如何將他們的工作和信仰整合,故特地籌備是次工作坊。感謝六位嘉賓為我們分享他們在自己專長範疇內的經驗,使我們獲益良多…
Read more在書業生存日趨艱難的時局,仍有作者和出版社堅持寫書和出版書籍;同時,更有書店「逆市」開業,爲的是甚麼呢?
翻看香港出版學會全民閱讀調查報告20201調查結果指出:五年來調查中實體印刷書的讀者比例一直維持六成半以上;至於沒有閱讀實體印刷書,今年佔約三成人,較去年微跌3.3%。
》實體印刷書讀者
從相關年齡分析中發現,年輕受訪者有著較高的閱讀比例…
Read more在世紀疫症使國際關係風起雲湧的影響下,香港正處於風眼的位置,許多習慣多時的事情也許無法完全恢復,事實上,教會所受的衝擊也極為嚴峻。在這個世人看為危機的時代,上帝的子民怎能將其轉化為契機呢?
教會發展是八九十年代許多人採納的理念,催化了堂會人數及至植堂的增長,然而,發展背後是一種較為傾向經濟至上的價值,以堂會自身「利益」為依歸。福音書記載耶穌的事工模式:「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他們的會堂裡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Read more「學生福音團契還需要存在嗎?」這是我每年都會問的問題。自新高中課程推行以來,中學團契無不萎縮,人數每況愈下;又或從效益角度來看,「中學團契」作為一種福音策略是「弊多於利」吧!這值得我們堅持嗎?
當一切與考試無關的,都會被邊緣化,課外活動如是、福音活動也如是。即使有心的老師和學生想盡辦法…
Read more過去一年,香港社會經歷極大震盪。由19年6月開始,持續半年多的反修例運動,以及同年12月下旬開始蔓延全球的新冠疫症,無一不令香港的社會、家庭、大專教育、個人身心靈等經歷巨變。我們如何在巨變下的香港與大專生同行?大專部以「十架共同體──同苦.同負.同行」為20-21年度事工主題,盼能以基督十架苦路作為核心,藉不同事工聆聽年輕人身心靈需要,偕同他們共行十架路…
Read more你沒有在聽,對吧?」(You don’t listen, do you?)電影《小丑》的主角Joker詰問其社福個案主管。
步出影院,這對白卻縈繞不散……我心想:若曾有人認真聆聽,Joker會否不致於鍊成惡魔?與此同時,心裡驚覺:《小丑》電影的世界與自己身處的世界,原來這麼遠,那麼近…
Read more自FES於2012年舉行「天國崛起」、2016年「站在歷史的破口」,及至將於2020年舉行的「末境路徒」Mission Camp 2020,我們認定使命的尋索與肩擔,繫於對上帝在歷史中工作的辨識,亦因此與香港的歷史處境密不可分。從6月反修例運動至今,香港誠然走到歷史的關鍵分歧口。在風起雲湧的運動浪潮中,一代基督徒青年置身何處,又應如何前行…
Read more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人類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由十九世紀的30年,減至上世紀的5至10年,踏入廿一世紀,更進一步收減至2至3年。換言之,人類對知識的需求,愈發頻密。吸收知識最基本的途徑,自然是閱讀。
然而,當閱讀惟一目的就是吸收和增長知識,閱讀就成為了工具。任誰也難以對一件工具產生興趣,更何況是對生命和世界充滿好奇的青少年…
Read more盼望從哪裡來?與現實怎樣關連呢?七月初在南非舉行、四年一度的IFES全球大會以「盼望的使者」(Messengers of Hope)為主題,全球超過160地區的學生及同工一起見證盼望的真實。非洲這大片土地佈滿血淚的歷史,政治鎮壓、種族仇恨、宗教迫害等接連不斷。當地的學生福音運動在極大的傷痛中掙扎成長,無論對個人或群體,在絕望中衍生的盼望顯得何等重要…
Read more過去兩個月,我們看到年輕的一代不再受制於既定框架,他們尋求意義、不惜付上沉重代價去追求真善美的呼喊,誰都聽得見。這一代懂得獨立思考、力求突破,如果教會和基督教教育仍然單向說教、門徒訓練的方式仍舊標準齊一,我們勢必失去一整代年輕人。
天國福音本是開闊的,門徒生命也多采多姿…
Read more虛擬、虛假、虛偽的土壤
虛擬不再是新事──甚或已然某程度上重構了真實,更是千禧世代(Millennials)成長的土壤;虛假是這年頭無論是遠是近、公共私人、虛擬實體領域裡的普世狀況;虛偽是人類自古以來為求自保,因恐懼而生發的生存技倆…
Read more一月二十日,FES第九任總幹事就職典禮在一眾機構代表、FES參與者和教會群體的見證下,順利在基督教宣道會希伯崙堂完成。蔣文忠博士(下稱「文忠」)在前任總幹事鄧雪貞的交接及歷任FES總幹事的祈禱祝福下,接下總幹事的棒,帶領這個已投入學生福音運動六十一年的機構,繼續服侍香港的新一代…
Read more韓裔德國哲學家韓炳哲在其著作《倦怠社會》中,開宗明義地指出,資本主義制度的運作(像香港)推演至極致,會造成社會只求功績,每個人只關注自己的人生規劃,不斷定下目標,以追求更大的成就。大學是社會的縮影,常常聽到大學的潛校訓如「搏盡無悔」、「燃燒青春」等,都是一些空洞蒼白的口號,純粹挑戰同學在大學生涯為學業可以去(chur)到幾盡…
Read more推動年青人參與宣教,許多時都只會流於邀請年青人參與一個活動「Program」或一個項目「Project」。但其實宣教是一種生命形態的流露,也是我們經常提到的「mission is a way of life / living」,所以它絕對不是一項活動—有選擇性的,而是「堅貼地」的活出整全福音。對於整全的理解,就是裡外一致,動腦(mission-minded)也動手(action-oriented)…
Read more曾經投身學生福音運動的信徒,大多都有過被聖經話語震撼的經歷,那不單令個人生命得到更新,甚至見證到身處的群體也被轉化……但來到今天的科技社會,影像文化佔優,文字退場,追求速度排斥深度的年代中成長的中學生,還會鑽進聖經世界嗎?
剛好暑期門徒訓練營IS CAMP完結後,一班學生籌委有感…
Read more鄧雪貞 總幹事 maureen@fes.
Read more謝建邦 大專部助理幹事 tserony@
Read more蔣文忠 副總幹事 manchung@fe
Read more蔣文忠 副總幹事 manchung@fe
Read more陳慧莊 中學部主任 mechan@fe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