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學科與信仰的使命實踐─ 陳文豪教授分享(495期)

分享者| 陳文豪教授

當基督徒進入大學場景,學科與信仰對話是必須思考的議題之一。追求學科知識能否幫助我們認知真理?
追求學術同時如何兼顧信徒使命?我們有幸在同工諮詢日邀請陳文豪教授,分享他對學科與信仰的理解和實踐。


學科與信仰的互動關係

陳教授形容學科和神學都是用各自的方法,嘗試登上真理的山峰。他分享學科與信仰有以下三種互動模式:
第一種「相輔相成」是指學術內容和聖經同樣指向真理,聖經內容著重個人道德及行為論述,
學術內容則是人經過不斷論證後得出的知識,可補充聖經內容缺欠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範疇的
知識。兩者並行不悖,一同指向真理。第二種「從學術推動理解聖經」,是指學術能幫助我們更深理解聖經,
避免因自身文化、經驗及世界觀等因素錯誤理解聖經。第三種「從宗教推動發展學術」是指宗教對學術發展的貢獻。


比如科學家牛頓因為相信上帝的創造定律是簡單的,而幫助他發現物理學上重要的三大定律。學科與宗教歷史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雖然宗教或曾阻礙科學發展,但不少學術研究都有基督徒參與其中,嘗試從基督教思想及價值出發,推動學術研究,找尋真理。


回應學科與信仰整合

身為基督徒學者,陳教授有以下四個回應:作積極的研究者、做好課堂教學、科學普及教育及護教學推廣。首先,他指自己盡力成為積極的研究者,盡力追求學術領域的卓越,但同時心態上要低調謙卑,有空餘時間可多了解歷史、心理學等領域,增進自己。正如以上所說學科和信仰的互動關係,他認為學術研究也是接近真理的過程,能從中看見上帝的蹤跡,毋須過分利用學術成果見證上帝。

在教學方面,陳教授希望藉課堂教學展現其對學科的熱誠,帶領學生走進該學術世界,了解其中優美及偉大真理,同時不會直接提及信仰,但也不避諱與學生討論信仰話題,陪伴他們在信仰路上追尋真理。他亦決心做好科普教育,出席不同講座,以及港台五夜講場等節目,幫助大眾了解科學,反思真理。除此以外,他認為基督徒亦應在護教學裝備自己。雖然我們並非要堅持真理是越辯越明,不斷與人爭辯,但起碼在人們使用錯的論點來攻擊信仰,我們理應懂得分辨及回應。



面對信仰與科學,陳教授提醒我們不應全面對抗,毫不動搖地維護宗教,
也不應全面整合,信仰和學術有些核心內容不應被輕易動搖。
他指我們應要有開放的心,既可以有自己立場,亦要認識不同立場的事物。
信仰是由感性先行,以人生體會去理解信仰,並與不同處境結連,兼顧理性和感性的理解與經驗。


下載 FES通訊 495期 (PDF)

本期文章

回到首頁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