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支報告 (498期)
2023年7至2024年5月 如欲以奉獻
Read more2023年7至2024年5月 如欲以奉獻
Read more中學部 「惑」時代印記 — IS Cam
Read moreTrevor 科大學生2024-2025
Read more感恩代求 (498期)
Read more黃偉華 大專部前同工 《聖經敍述文的藝術
Read more小野三太博士是一位免疫學家,以下是他作為基督徒學者的分享:
我相信大學目的是探索問題和謎團,創造和分享知識,激發新思想,鼓勵大家一起發揮潛力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我不同意大學和信仰之間存在張力,相反對我而言,大學裡探討的不同的觀點、問題和難題,卻都幫助堅固我的信仰。
學科與信仰有不少衝突之處,比如:學科研究多講求科學精神,著重證明,藉反覆研究,找出事物發生的定律;信仰則講求個人與神相遇。然而,我的研究範疇是眼睛和身體免疫系統的運作,藉著親眼目睹如此複雜的身體運作,我想即使是最聰明的工程師也無法設計這種免疫系統。當我越深入實驗科學,便越發欣賞世上存在許多無法解釋或證明的事物。這一認識開闊了我的知識,亦成為我信仰的關鍵力量。
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廿二37),其中的「盡意」是在鼓勵我們歡迎展開對話及探討難題。作為一名科學家和基督徒,我相信藉著對信仰的疑問,我們會經歷成長,信仰變得更堅定。信仰群體的成長也是這樣,我們需要一起解決矛盾或分歧,並擁有承認自己不知道的謙遜……
Read more青少年牧養職事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有見及此,FES於6月10日舉辦了「青少年牧養研討日」,與牧者共同反思與承擔牧養職事,當日約有100人出席參與。
研討日以處境討論開始,從聖經、神學和實踐角度探討教會觀和牧養處境。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教授葉希賢博士透過耶利米書和以西結書對身分建構的描述,展示被擄與留下的以色列群體之間的撕裂。他提醒我們,面對撕裂,聖經允許並期待持續辯論與對話。然而,對話中雙方都應承認大家都是罪人,並在其中不斷檢視自己。
FES總幹事蔣文忠博士從基督論的基礎出發,分享牧養本質及形式。他指出,基督論提醒我們自身生命是否與基督相遇並歸向祂。他提出牧養的基督論是以基督為教會的主,以基督為弟兄姊妹關係的中保,並接待小子如同接待基督自己。「真正牧養目標,就是讓年輕人與耶穌基督真實進入一個我和你(I-thou)之間的關係。」
宣道會青霖堂主任牧師余佩英牧師分享其教會經驗。她指青霖堂在活動中總是對準與人連結的時刻,努力讓不同年紀的弟兄姊妹走在一起,實踐共融及彼此看見。「盼望教會能成為他們生命的第三空間,是在父母家庭之外,一個有穩定關係的地方,在當中他們可以做回自己。」
「香港大專信徒信仰狀況」量性研究發現信徒出現離堂意向與堂會觀感相關。林睿豪同工分享其後進行質性研究,訪問恒常出席堂會、曾經或正在尋找和轉換堂會及離堂者三種信徒。結果發現堂會的牧養教導和群體生活對年輕信徒的信仰生活至關重要。
當日下午亦設「實踐經驗交流」工作坊,六個工作坊分別邀請:九龍五旬節會粉嶺堂黃映樺助理傳道分享其少青教會經驗;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宗教主任馮定軍老師及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堂傳道同工羅美莉宣教師和萬可峰宣教師,分享堂校合作經驗。媒體事工,由「流散者們」分享其嘗試牧養離堂者的經驗,「窄路燈」亦講述其成立原意。此外亦有FES大專部分享「Bible Engagement」事工,突破機構代表馮文傑先生分享舉辦「另類福音營」的經驗。
研討日最後以聖餐和差遣祝福作結,提醒牧者同工互為肢體共領餅和杯,在主裡共同肩負牧養職份。
Read more由於大家放學的時間略有不同,到訪的同學較早到達了,就在其他學校的禮堂等著。
「要唔要試我燒賣啊,都ok嫁喎。」接待的老師和同學嘗試讓來賓輕鬆一點,便問道。
同學一聽見「燒賣」便雙目放光,望一望隨行老師並沒有阻止,就一窩蜂到小賣部與別校的學生打成一片。當同學買了「手信」回到禮堂,又有同學一臉疑惑地問:「唔……我可唔可以禮堂食嫁?」。原來聯校 — 不同世界(校園文化)的碰撞,在計劃以外的「燒賣同樂會」已經悄悄地開始了,這為聯校團契打開了美好的序幕。
重啟聯校團契
疫情後恢復校園生活,感恩在各方老師的協力下,停辦了三年的粉嶺區聯校團契交流得以在今個學年重啟。今年參與聯合交流的有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及粉嶺禮賢會中學兩校團契職員,並在上下學期共有兩至三次的聯校團契。內容除了由兩校團職共領一次團契交流外,更有探訪學校恆常的團契聚會,親身體驗不同學校的團契生活。
以下是一些參與同學的感想:
「聯校團契主題較新穎,完全沒想過可以將比較新穎的主題融合在團契裡。這次團契令我知道,新穎∕貼近潮流的主題能夠吸引更多同學參與團契,並在團契裡分析該主題的好處和壞處。我認為聯校團契可以促進兩校交流,令大家的團契內容更豐富。」— 溢文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聯校團契,之前我完全沒有想過兩間學校可以一起團契。兩間學校的主題不一,各有各好。完全沒想過將『星座』這件事融入團契討論之中,加上大家藉此有分享交流,讓我們可以互相提醒和改善。」— 承澤
Read more「我們聚集敬拜的時候,就是要宣講和重述福音故事,並且讓故事進入生命裡塑造我們。按照使徒保羅所說,唱頌詩歌可以使生命得到造就……詩歌不住地宣講神的故事和真理。那些詩歌、頌歌和短詩,那些合唱和獨唱,總是宣講神怎樣施行救贖,讓我們不再迷路,生命得以重整。」[1]
敬拜就像我們與生俱來的呼吸般自然,音樂和藝術則是上主藉以說話的聲音,透過這些媒介繼續向人說話。我們從小就接觸流行音樂、敬拜詩歌、崇拜聖詩頌歌等音樂。我們生來或許有一種對音樂敬拜著迷般的血液在身體裡面流動,或許有種喜愛自然受造世界的舒暢感在裡面流動,或許有種對不同種族的群體的熾熱希望與他們同行,這些都是從上主而來的。耳聞目睹這些年間中學生群體當中,不少同學曾被詩歌、音樂、藝術觸動,期待自己能夠以音樂敬拜回應上主,帶領群體一同敬拜。面對生命中的掙扎、看見世界的需要、感受對上主的渴慕,並呼求上主臨在我們生命,年輕人彷彿都希望這些在敬拜中能夠呈現或得到回應。
聚集敬拜成員
每年10月份都是聯校敬拜隊的重要日子,那就是在聯校團契事奉人員訓練日(ISO),帶領全體同學一起敬拜上主的時間,這同是新一屆聯校敬拜隊的啟始點。「大家好!我地係聯校敬拜隊!我係自……」。不少作為會眾的團職同學,因被上屆「師兄姐」自由及充滿信心地帶領敬拜的形象影響,熱愛音樂同時渴望自己也能被主使用,並希望與不同學校基督徒敬拜,從而考慮加入聯校敬拜隊。今屆的聯校敬拜隊始於上年年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