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a’s World:越窮越熱?——氣候公義的情況及反思 (500期)
整理 | 阿祥 浸大學生
回應 | Dominic 港大學生
近年「氣候變化」議題越趨嚴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釋出的一份新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有可能加劇亞太地區的貧困和飢餓問題,並阻礙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儘管不少國家已採取發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積極應對氣候問題,但根據報告顯示,全球在改善氣候行動方面的進展仍然緩慢。目前行動不足以有效減少碳排放,亦未能增強社群應對天氣模式變化的能力。現時氣候相關危害越趨頻繁和嚴重,導致農業和勞動生產率下降,人們生計喪失,甚至流離失所。
在氣候脆弱和受衝突影響的國家,以西非的中薩赫勒地區為例:該地區的氣溫上升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快50%。在這些地方,氣候變化被視為「威脅倍增器」,加劇了不穩定和衝突,使低收入社群的生計受到更大威脅,進一步加深了貧困和債務的惡性循環。根據國際救援委員會(IRC)的數據,只計算16個氣候脆弱和受衝突影響的國家,便佔了全球極端貧困人口的43%和人道主義需求的79%。這些國家的人民面臨著不僅是生活條件的惡化,還有安全和生存的威脅。
資訊撮錄自UNDP: “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To Worsen poverty, Hunger In Asia-Pacific, and Stall Progress On SDGs Warns New Report”; available from https://www.undp.org/asia-pacific/press-releases/climate-change-threatens-worsen-poverty-hunger-asia-pacific-and-stall-progress-sdgs-warns-new-report 及Rescue: “CONFLICT, CLIMATE AND EXTREME POVERTY: TIME FOR A NEW APPROACH SPEECH BY DAVID MILIBAND PRESIDENT AND CEO, 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 available from https://www.rescue.org/press-release/conflict-climate-and-extreme-poverty-time-new-approach-speech-david-miliband/。
回應
反觀香港作為全球最發達地區之一,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現象似乎對社會大眾影響不大,且我們暫時幸免於嚴重的傷亡情況。然而,隨著氣溫持續上升和降雨模式的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變化,並對社會各層面的影響深遠。
其中,氣候貧窮問題越發明顯,許多基層市民因無法承擔高昂的租金,而被迫居住在空氣流通不良的劏房或籠屋中。面對持續的悶熱天氣,業主濫收水電費更是讓他們的生活質素雪上加霜。根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在七月發表的報告,高達50%的低收入租客因居住環境和溫度問題,而感受到情緒不穩定及影響身心健康。持續的健康問題不僅會影響社會生產力和學童的學習,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公眾衛生風險,並延續跨代貧窮等問題,這些後果需要整個社會共同承擔。身為基督徒,我們更不能獨善其身,忽視受壓迫者承受的傷害。
無疑,氣候行動不僅是為了遠方氣候脆弱地區伸張正義,更是為了改善我們生活的環境和社會福祉。近年,「環境、社會、治理」(ESG)在各界獲得重視,我們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並增強社區的韌性(面對災害的受容力)。關懷氣候問題也是具體愛鄰舍的表現,我們亦應反思個人對氣候行動的責任與影響。只有提升每個人對氣候行動的認識與參與,才能促進有效的社會變革。
本期文章
- 500期通訊-專題文章:穿閱聖經與城市
- 校園前線:餐桌上的MBTI?——中學部ISO 2024 (500期)
- 特稿:東亞區學生福音宣教大會(EARC)——參與學生分享(500期)
- 閱讀生活:Bible Engagement系列緣起 我們需要怎樣的讀經? (500期)
- 家人家事、同工消息 (500期)
- 感恩代求 (500期)
- 活動資料 (500期)
- 財政收支報告 (5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