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期 – 專題文章:教會,你的形象是甚麼?

蔣文忠 總幹事
[email protected]


FES最近籌備「大專信徒信仰狀況調查」,我們聯絡了不少堂會,邀請他們的大專生填寫問卷,順道了解堂會青年牧養的情況。然而「口頭訪問」
的結果令人有點惋惜:「我們只有一兩位大專生」、「我們沒有大專團契」、「我們也很想知道調查結果」⋯⋯我能感受到同工的無奈和著急,
腦海中卻又浮現隔膜重重的畫面——教會的青年人彷似有家歸不得。


青年人對教會的印象

「教會」在年輕人心中的形象是甚麼?具體的答案可待我們的調查結果,但從我接觸青年信徒留下的印象,教會就像一個建制組織,包含一層層的架構與規矩。無疑,教會作為一個跨年齡層的群體,自不免需要體制運作,而在體制中必然存在權力的行使。對此,我們需要在神學上有清晰理解:一切在教會中的權柄或權力皆源自於基督。教會之為教會,是因為服膺基督的權柄,而不是行使基督的權柄。可惜,很多信徒對權力的運作視為自然常理的事,缺乏神學認知的基礎,漸漸形成教會內的階級文化,侷限了基督裡自由的實踐。
若青年人要表達聲音,需要鼓起勇氣(有時會顯得激烈),或需要等待適切的場合,才能表達出來。


青年人在教會的經歷

有一次我在教會宣講後碰到一位認識的大專生,大家傾談幾句後都同意踏出教會門外更能暢所欲言。有時候,教會給青年人「冰冷衙門」的感覺。雖然他們遇上逆境時較少立刻提出,但當預備好把積累在心底的說話向教會傾訴或求助,卻往往換來無血肉、無情感的刻板回應。事實上,每一個年輕人都會遇到疑難,
但不一定會主動尋求幫助,有時以為自己可以處理得到,亦有時不想為身邊人帶來麻煩。舊約詩人形容上主為生命的庇護和力氣(詩46:1),在困難裡成為隨時的幫助(a very ready help)。教會又能否成為年輕人的庇護所呢?每當他們遇上難處時,便想到可投靠其中?


青年人在教會的需要

在我的經驗中,青年人需要提示,他們亦樂於接受。具體怎樣同行?大家對同行者的概念都不陌生,但若從青年人角度看何謂同行者可能有別的想像。同行者的形象與教師不同,不是要為問題提供真理的答案並要求絕對遵從,而是在路上一起發掘答案的尋道者,像耶穌在以馬忤斯路上在門徒身旁的形象(路24:19)。同行者會預留空間讓青年人表白心中掙扎,因為最終是由他們自身發現答案(路24:31)。同行者需要適時放手,但不是放任。曾有大專信徒與我分享,教會的大專牧者只在聚會中列席,不會給予任何意見,一切工作都由職員會負責帶領。我能想像他們多麼渴望牧者給予適切的支援,讓他們不致獨力承擔。


青年人與教會的關係

聖經又用甚麼形象來描述教會?讓我最後分享「葡萄樹與枝子」這圖像:教會每一位成員都是連於基督這真葡萄樹的枝子,離開祂便不能作甚麼(約15:5),或丟在外面枯乾(約15:6)。因此,我們不能說教會已經掌握了真理,而是要保持「住在祂裡面」,保持動力和活力去追求真理,成為不住經歷成長的生命體。當教會在今天面對青年牧養感到束手無策,讓我們首先重建在基督裡的真實形象,體會與年輕一代互為枝子,同樣需要上帝的話語,並學習同步去追尋和履行上帝的旨意。


下載 FES通訊 495期 (PDF)

本期文章

回到首頁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