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行者:
這星期,我們在突破青年村舉行一年一度的同工退修日及事工計劃營。首日,全體同工在團契部副主任William帶領下,整理個人「事奉旅途」,默想耶穌呼召彼得的故事,反思主如何逐步帶領自己。次日,我們邀得歐醒華牧師帶領幹事同工作團隊退修,實踐互相聆聽,再思自己在機構中的角色、恩賜和使命。第三天早上,我們分享各部新一年的計劃和需要,彼此代禱。離營時,我們一同「買手信」,大手買入突破最新出版:《為何我們無法成為理想中的大人?──香港青年面貌報告書》+《#Breakazine》「未完成人禮」,書中整理其十多年青少年研究成果。現今香港教會年輕人流失嚴重,我們實需更多堅實的 #本地研究,幫助我們更立體認識青少年的面貌。
事工計劃營裡,我們亦進行有關 #discipleship(#門徒成長 / #門徒培育 / #門徒訓練 )的諮詢,整理事工理念。我與同工重溫機構自七、八十年代受IFES副總幹事白基瀚博士(Hans Burki)影響,啟動著重感性靈性層面的門徒培育。1982年,蘇恩佩引入傅士德(Richard Foster)的《屬靈操練禮讚》,推動更多人關注,中文翻譯出版也成為助燃劑。往後不同年代的事工也在這理性與感性/靈性的兩極當中遊走、擺動。經歷近年兩波社運後,面對重重受創的年輕世代,我們相信門徒在感性/靈性層面的培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幾年我們嘗試推動 #聆聽運動,舉辦 #非暴力溝通 培訓,以及 #精神健康急救課程。今個月大專部亦與德慧文化合辦「青年精神健康挑戰:上主的視角」,《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新書分享會。青年作者Timothy曾在我們機構擔任暑期實習,他在活動中分享自己面對 #精神健康挑戰 的心路歷程,以及其心理專業並神學、靈修理論的反思整理。聚會的反應十分正面,我們為此感恩。
最後想分享的事工點滴是 #創傷知情(trauma informed)/ #創傷敏銳(trauma sensitive)的牧養。這些年間,面對學生、畢業生和家人經歷種種創傷,上主將我領到創傷理論的學習當中。我們除了以 #聆聽卡,推動聆聽運動,舉辦Wounded Healer等創傷療癒課程外;我們同工也和幾位從事心理學教育、心理輔導治療的弟兄姊妹組成學習小組,研讀相關的聖經、神學及牧養等書籍及文章,交流彼此在理論和實踐層面的發現,獲益良多。在此,邀請大家參加今年的 #FES_Day「教會牧養研討會——創傷知情之牧養初探」,一同探討教會當前急需的一種牧養進路。
順祝新一年展翅如鷹、靈巧像蛇。
您的同行者
盧家輝/副總幹事
2025年1月25日
如欲以奉獻回應我們所需,請填寫網上奉獻表格。